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17篇
  免费   834篇
  国内免费   311篇
各国政治   487篇
工人农民   657篇
世界政治   15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53篇
法律   22534篇
中国共产党   21972篇
中国政治   23244篇
政治理论   7887篇
综合类   13707篇
  2024年   196篇
  2023年   1036篇
  2022年   1312篇
  2021年   1567篇
  2020年   1601篇
  2019年   768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657篇
  2016年   1163篇
  2015年   2152篇
  2014年   7380篇
  2013年   6342篇
  2012年   6687篇
  2011年   7147篇
  2010年   7130篇
  2009年   6874篇
  2008年   7767篇
  2007年   6193篇
  2006年   6279篇
  2005年   4878篇
  2004年   3831篇
  2003年   3168篇
  2002年   3187篇
  2001年   2455篇
  2000年   1628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旨在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作一些粗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912.
乐山市五通桥区属典型的浅丘农业区,幅员面积474平方公里,农业人口20万人、7万户,农业自然耕种条件较差,浅丘和深丘面积占到78.2%,人均耕地0.96亩。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913.
戴安良 《探索》2005,1(2):169-172
马克思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观点。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逻辑关系,主要表现为:二者都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坚持了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群众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马克思的自由个性观和科学发展观共同的终极目标,也是二者内在逻辑联系的社会制度特征。  相似文献   
914.
风险社会:个性自由发展的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友刚 《探索》2005,25(3):136-140
劳动从满足人的自然需要为直接目的到作为目的本身的能力的发展,是理解马克思的个性自由理论的关键。马克思关于自由个性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点即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上。人类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依赖人类实践能力和水平的高度发展,但是与此同时,这种发展又带来了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自由与风险是一对孪生兄弟。正确、全面认识和把握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与风险代价的关系,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15.
蔡拓 《党史博采》2005,(5):12-14
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引起了世界性反响.讨论“中国模式“,必须对其基本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作为一种正在构建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模式“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只有对种种误解和担忧给予解释与辨析,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916.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党保持蓬勃生命力和先进性的内在动力,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要在深刻剖析的基础上开展自我批评;其次,要敢于在以诚相见中批评他人;第三,要科学、辩证地看待他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917.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的价值指向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玉伟 《理论前沿》2005,(11):24-25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烈而又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产生的具有指导性的历史文献.<讲话>强烈的人民性意识是它至今闪耀光辉的根本所在.<讲话>所揭示的文艺创作规律在当下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18.
张微 《行政与法》2002,18(6):20-22
行政程序由于能在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取得积极而动态的平衡这一自身的控权优势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充分发挥程序作用的前提是该程序必须是兼顾公正性与效率性的良性程序.现代行政程序与传统行政程序相比是体现公正性和效率性统一的良性程序.现代行政程序在促进现代行政管理的民主化、法治化、高效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现代行政程序的建设正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919.
法律信仰与中国法治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佳容 《律师世界》2002,(10):37-39
当今全球大部分地方将法律奉为至上准则来处理各类大小事务时,中国也理性地选择了走“依法治国”之路。而法治国家的形成有待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实现,国民文化素养的提高。法治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因此,法治现代化的真正的内在动因是树立全民的法律信仰。没有法律信仰,法律是空白的,法律是无望的。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一、法律信仰的概念法律信仰是一个牵涉法学、心理学、社会学乃至伦理学的概念,由于其牵涉面广,以至要用几个简明的文字得…  相似文献   
9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战略出发,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提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