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49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66篇
各国政治   56篇
工人农民   129篇
世界政治   3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9篇
法律   11302篇
中国共产党   3987篇
中国政治   7676篇
政治理论   3047篇
综合类   5044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821篇
  2014年   2213篇
  2013年   1899篇
  2012年   2399篇
  2011年   2475篇
  2010年   2253篇
  2009年   2428篇
  2008年   2885篇
  2007年   2098篇
  2006年   1870篇
  2005年   1515篇
  2004年   1764篇
  2003年   1582篇
  2002年   1278篇
  2001年   879篇
  2000年   794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构建有限政府”一直是中外政治学界讨论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有限政府具有权力有限、职能有限、规模有限等基本特征.在我国构建有限政府既是改善传统管理体制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更是世界范围内行政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无论是在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具体的实践当中,都对构建有限政府做了有益的尝试,然而其中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在我国范围内构建有限政府既要树立有限政府理念又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要厘清政府边界,限定政府的职能范围,还要从政府的内外两个部分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982.
人大应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的要求,健全对政府重大决策的督查与问责机制。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对政府行使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之一。按其对政府监督的实践状况,人大对政府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事监督三个方面。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对政府的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对政府的监督工作日益加强,监督权的行使收到了明显成效。然而,人大的监督工作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983.
金江峰 《探索》2020,(2):161-171
伴随国家治理重心下移,基层治理任务增多,"包干责任制"成为村级组织化解治理压力的重要机制。村级组织内部通过关系型包干、参与式督办、积分制考核与多重化激励等机制保证了治理任务的落实和治理压力的纾解。"包干责任制"实践也带来行政任务社会化和社会事务行政化的乡村治理结构性矛盾,需要乡村治理的技术性与社会性平衡。在理论层面,"包干责任制"是对乡村治理机制研究的丰富,有助于研究者透过此窗口进一步洞悉村级组织运作的内在机制。"包干责任制"虽有行政包干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痕迹,但其表现出的主体间非契约性关系、权力相对集中、关系型包干、过程干预和多重激励等特点,说明其并非是行政包干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在乡村治理场域的简单复制,而是具有乡土特色的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984.
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在其独立性与专业性方面饱受质疑,因而现行行政复议改革的基本方向正是加强其独立性与专业性。需要注意的是,独立性和专业性都有双重性,独立性包含办案机构和办案人员的独立性,专业性包含法律业务和行政业务的专业性。美国的经验表明,加强办案人员独立性的重要意义不亚于加强办案机构的独立性,正式程序与简易程序并存是平衡公平与效率、独立性与专业性的务实选择。从美国州层面行政法官改革中集中使用和赋予行政法官最终裁决权的新趋势和经验可获得启示,赋予行政复议委员会集中管辖权和最终裁决权应当是改革的最终方向,但在条件成熟之前,初步决定与最终决定权相分离是较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985.
对抽象行政行为予以合法性审查是现代文明国家法律监督的重要制度。我国应当确立和完善权力机关的审查监督、行政机关的内部层级审查监督与司法审查监督相结合,预防性与事后性审查监督相结合,主动性和被动性审查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同时,建立批准制度,建立预防性与事后性监督相结合、预防性为主的备案审查制度,建立附带性司法审查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撤销制度及其具体的程序规范,完善行政复议中对抽象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的范围和程序规定,完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建议权制度。  相似文献   
986.
综合执法下沉基层的整体性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整体性治理理论,整合基层公共行政功能,完善合作与协调的执法体系是提高基层行政执法效能、克服行政惰性的重要途径。但实践中,还存有横向与纵向维度上执法权限配置不合理致使权责不一,部门利益化风险生成分割治理,城乡基层行政执法力量分散,大数据提升治理能力功能的发挥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桎梏着基层综合执法的效度。针对行政层级上资源及人力的现实困境,应通过厘清权责清单、整合执法资源、加强执法监督、突破"信息孤岛"等"行政执法适应治理"方式,提升我国综合执法下沉到基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7.
国管局《关于推进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通过标准化建设、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基于华为内部行政管理的自身实践,从办公、安全保卫、节能降耗、会议、餐饮、接待公车、酒店等多方面,实现园区综合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了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88.
《行政论坛》2017,(2):40-46
在地方治理实践中,正式官僚与非正式官僚共生共存的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行政发包和契约外包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一个不完全行政外包的理论框架,借以揭示地方政府治理的混合模式。这一治理模式跨越政府组织边界,融合行政发包与契约外包的要素,同时在政治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行政成本,有效地缓解治理风险与治理效果之间的张力。通过对S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的分析,本文阐述地方政府不完全行政外包的组织运行逻辑,并就其预期与非预期后果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89.
《行政论坛》2017,(6):50-55
地方政府在运用绩效管理工具的过程中面临多样化的路径选择,但是学术界对其研究仍有不足。基于选取目标责任制这一典型绩效管理工具为研究对象,通过在B市为期一年的参与式观察,试图全面展现影响地方政府的绩效工具运用效果的关键因素,探讨地方政府在绩效管理工具运用过程中的路径选择,以及它们对绩效管理工具发挥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组织结构、制度保障、结果运用等三个维度中的八个关键因素影响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工具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0.
2016年,行政法学界围绕行政法基础理论、行政程序立法等问题,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对促进行政法学理论发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016年行政法学研究呈现出三个特征:第一,选题紧密结合法治实践,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二,案例研究方法的运用明显增多,反映出大数据时代行政法学研究方法的变化.第三,理论研究不断深化,促进了理论创新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