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3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46篇
世界政治   2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6126篇
中国共产党   759篇
中国政治   1842篇
政治理论   434篇
综合类   226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1023篇
  2013年   866篇
  2012年   927篇
  2011年   913篇
  2010年   820篇
  2009年   814篇
  2008年   785篇
  2007年   603篇
  2006年   531篇
  2005年   504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457篇
  2002年   457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所谓的私人侦探及其调查行为不具有合法性。针对目前中国社会中出现的公民私人信息调查的需要,现阶段比较稳妥的做法是不断完善公力救济、适度私力救济。公民群体在追求自身权益保障的同时,要切实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培养法律意识,促动法治的健康发展,使中国的法治由理想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2.
证据禁止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德国证据制度为视角,探讨了证据禁止理论的分类,证据使用禁止理论的功能,以及证据使用禁止的判断标准.德国的刑事诉讼反对不计代价、不问是非、不择手段的真实发现,其证据制度始终在发现真实与法治程序之间徘徊,并力图寻找两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3.
恶意民事诉讼,是指行为人为了牟取非法利益,采用伪造、变造重要证据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替其伪造、变造重要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恶意将与其没有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对人卷入诉讼的行为。它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两个:第一,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变造了重要证据,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替其伪造、变造了重要证据,并以此作为其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支撑,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令相对人向其履行某种义务的行为。第二,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故意,即行为人通过民事诉讼,希望人民法院支持其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44.
试论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中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的立法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存在的缺陷,诸如证据交换规则的合法性存在质疑、证据交换的案件范围粗疏笼统、证据交换的证据材料范围几无规定、证据交换的惩戒规则缺失等,阐述了证据交换制度的价值功能,对我国如何完善民事证据交换制度提出了构想,即科学界定证据交换的条件、扩大证据交换的案件范围;科学界定证据交换的证据材料范围;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完善证据交换的惩戒规则;科学确定证据交换的主持主体,建立证据交换的操作规则;改善证据交换的外部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5.
人力资源管理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管理学中一个崭新的重要的思想和理念。由家族式管理发展至今的民营企业应高度关注并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46.
电子邮件的证据可采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邮件在网络时代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有效而普遍的沟通方式。传统的经营方式与网络技术的逐渐融合,推动世界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基于电子邮件产生的电子商务纠纷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47.
我国目前制定独立的证据法典时机尚不成熟。刑事诉讼证据立法的指导思想应有前瞻性、现实性、开创性。程序事实应成为证明对象之一。完全引入外国的证据开示制度并不现实。对于瑕疵证据,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对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打击刑事犯罪产生不良影响。从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出发,我国有必要引入交叉询问制。  相似文献   
148.
讯问是审查、侦破案件取得证据的关键性环节。讯问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模式,因为案件不一样,案情也不一样。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性别、职务高低、文化程度、社会知识与懂法程度,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素质等等,这些基本因素都不一样,决定了审讯的形式也就  相似文献   
149.
过去。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如果需要对涉及电子数据的证据进行庭审质证的.通常是将电子数据打印为纸介质证据形式.然后在庭审过程中出示纸介质证据。但是.2002年1月24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国家图书馆诉海洋出版社侵犯专有出版权纠纷案件中.法院首次在庭审质证过程中运用了电子数据形式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0.
《法制与经济》2002,(8):57-57
读者杜国庆问:我单位一名职工的子女与其他人一同参与抢劫,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才知道,我单位这个职工的子女是根据同案犯的口供被抓。据了解,对我单位这名职工子女的指控,既没有被害人的指证,被告人自己也不承认,法院能否根据同案犯的口供给予定罪量刑。请问:同案犯口供能否单独作为定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