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3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46篇
世界政治   2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6126篇
中国共产党   759篇
中国政治   1842篇
政治理论   434篇
综合类   226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1023篇
  2013年   866篇
  2012年   927篇
  2011年   913篇
  2010年   820篇
  2009年   814篇
  2008年   785篇
  2007年   603篇
  2006年   531篇
  2005年   504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457篇
  2002年   457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私力救济实现正义——兼论报应正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司法不一定导向正义 ,通往正义之路也并不必经司法之途 ,本文针对法律和司法中心主义的流行观念 ,论述了通过私力救济实现正义。对正义理论中未受重视的报应正义 ,本文也作了较全面的引导性学术重述 ,并对现有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82.
随着经济的繁荣,经济活动频繁,无效合同大量出现,其功能也被过分夸大,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合同法》要强制有过错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返还财产便是其中之一。因合同无效而返还财产并非民事责任,而是合同无效自然产生的法律后果,其规定的基础是公平正义、诚信和禁止权利滥用等位阶较高的原则,排除意思自治的适用。合同无效而返还财产的理论依据是基于所有权的回归力。若让与合同无效,真正所有权人能否要求第三人返还财产,应依让与财产和让与行为的性质及第三人取得是否善意等诸因素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3.
陆晶 《人民公安》2007,(16):44-45
在法治国家背景下,警察权力与公民的权利之间是否存在进行交涉与妥协的空间?这种交涉与妥协是否具有可靠性与妥当性?  相似文献   
84.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创新与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出台是我国民事证据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该司法解释在我国证据制度的规则体系、价值观念、制度理念、理论学说等方面皆有突出的贡献,对实践和理论研究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该司法解释依然存在多方面的疏漏———既有立法权限上的缺陷,也有立法技术方面的不当。只有从证据制度的价值体系、事实认定模式以及证据证明的基本原理出发,厘清决定证据具体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避免某些不当观念,才能从整体上建构和完善我国未来的民事证据立法。  相似文献   
85.
查明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是审查起诉中的关键内容。现代刑事诉讼是建立在证据裁判主义的基础上的,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公诉机关,承担着证明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罪重或罪轻的证明责任。因此,加强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工作中的证据运用能力变得尤为迫切。一、更新公诉案件的证据标准观念纵观学术界的探索和研究,关于公诉案件的证明标准,目前存在三种观点,即同一说、基本同一说、区别说。同一说认为,公诉案件的证明标准与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是同一的;基本同一说,所持观点与同一说有共通之处,但是它考虑到检察机关的控诉职责,认为不能过分抑制公诉的发动,因此在确认起  相似文献   
86.
在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上适用法律,以达到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目的,是人类进行刑事诉讼永恒的理想.在人类对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索的进程中,证据裁判原则从古至今一直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87.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主要内容 证据问题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它与诉讼的实体内容直接相关,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据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民事审判方式继续向前推进的瓶颈。我国民事诉讼法涉及证据的条款仅有12个条款,许多重要问题或是没有规定,或是规定过于原则,导致民事诉讼过程中正确适用法律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88.
刑事诉讼过程就是不断应用证据的过程 ,其中通过现场勘验进行采痕取证是一项首要的基础工作。目前 ,一般刑事案件现场采痕取证工作存在一定缺陷 ,应强化技术队伍建设 ,增强技术人员素质 ,提高痕迹物证的采获率和利用率 ,为再现案情、运用证据惩罚违法犯罪创造条件 ,更好地保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9.
《福建通讯》2002,(12):19-19
省委七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三条战略通道要把对外开放通道放在突出位置”,全省外经贸工作要牢牢把握机遇,充分发挥优势,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建设外经贸强省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0.
刑事诉讼作为对过去发生的案件的回溯过程是通过证据来实现的.确立可操作的、符合诉讼规律的证明标准,是准确地进行证明活动、实现诉讼目的的重要前提.随着控辩式庭审方式改革的推进,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证明标准研究的深入,以及对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证明标准的反思与检讨,一向被认为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证明标准具有了某种不现实性与理想化倾向,刑事证明标准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