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17篇
世界政治   10篇
法律   354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刑事证据收集规则是规范侦查中刑事证据收集活动的准则。其功能在于规范和约束侦查活动,使证据的收集合法化,保证收集到的证据的合法性,避免侵犯人权。然而目前我国的刑事证据收集规则很不完善。本文将对该问题给予关注,对我国的刑事证据收集规则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2.
伴随着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逐步形成和确立,对于量刑程序的研究也摆在了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的面前。如何在一次庭审活动中正确地界分定罪和量刑两个程序,让量刑程序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达到定罪和量刑程序的并重,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司法的探索,而这其中证据规则尤为重要。在量刑程序中,量刑证据具有区别于定罪证据的特殊性,其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也当然地发生变化。量刑证据规则的确立不是打破既有规则的重构,而是对定罪证据规则的必要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43.
2010年“两高三部”的两个证据规定虽有进步意义,还应当认识到其不足之处,即在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时.忽视了另一项非常重要的证据规则——自白任意性规则.刻意模糊了对威胁、引诱和欺骗取得自白的排除态度.没有将任意性作为采纳自白的标准。新刑事诉讼法对此也采取一致的立场。自白任意性被忽视的原因值得探寻.对这一现象应如何评价也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44.
美国法律没有“疑罪从无”这种说法,它所遵循的原则是“宁放一千,不错杀一个”。我们从前面介绍的辛普森案和凯西杀女案中已完全了解了美国法律中的这一著名证据规则,那就是“面条里只能有一只臭虫”。这一规则的寓意就是,任何人发现自己的面碗里有一只臭虫时,他绝不会再去寻找第二只,而是直接倒掉整碗面条。  相似文献   
45.
正确认定未成年被告人的年龄是刑事诉讼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发布过相应的解释和批复,但在司法实践中,面对控辩双方提出的截然不同的证据,如何根据证据规则和法律规定予以审核未成年被告人的年龄,仍然面临着激烈的争议。本文以具体案例为例,阐述如何通过证据审查被告人的出生日期。  相似文献   
46.
引言司法认知规则是英美法系特有的概念,也是《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中最重要的规则之一,但是反观我国国内学者对美国司法认知规则的研究,一方面介绍的知识很肤浅,另一方面有很多误解在里面,特别是对美国司法认知对象(或者说范围)有很多误解,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7.
英美法系逐渐形成了传闻证据规则的理性观念,以提高以口供为主的言词证据进入法官内心的"门槛"。受此影响,在英美国家,言词证据能力资格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大陆法系的"直接言词规则",两者内容虽有相似性,但在形成的哲学观念、对证据真实性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证明模式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8.
证据是诉讼的灵魂。在我国缺少一部完善的证据法一直是司法界的遗憾,没有了证据规则,诸多证据如何运用便成了棘手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许多案件在认定上存在迥异的看法,许多"疑案"的痼疾也来源于此。本文认为,刑事案件的证据规则应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刑事证据的采信规则,二是刑事证据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49.
50.
两个证据规定即《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标志着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刑事证据制度的系统化进程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标志着刑事证据规则进一步具体化、细化,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