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48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各国政治   98篇
工人农民   142篇
世界政治   5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6篇
法律   8865篇
中国共产党   4774篇
中国政治   7628篇
政治理论   1468篇
综合类   3553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444篇
  2022年   460篇
  2021年   560篇
  2020年   563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405篇
  2015年   900篇
  2014年   2501篇
  2013年   2683篇
  2012年   2248篇
  2011年   2128篇
  2010年   2082篇
  2009年   2098篇
  2008年   2349篇
  2007年   1562篇
  2006年   1324篇
  2005年   950篇
  2004年   739篇
  2003年   754篇
  2002年   644篇
  2001年   456篇
  2000年   373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孙发 《中国律师》2003,(8):63-64
司法如果成为一种权威,它不仅能够对社会进行很好的调控,而且在宪政领域内,它也能起到防止权力滥用、制约权力有限度的行使的作用,也就是在法制建设的大背景下,司法权威具有宪政化的意义。所谓宪政化,指的是司法权威通过其特有的功能,在承认民主、法治、人权的基础上,用司法上独有的制度化和程序化的形式,以规范和制约政府权力的行使,解决公共权力异化的问题,从而真正维护宪法的价值观,保障公民权利,以期形成一种法治的政治秩序。司法权威的宪政化意义最核心的要点就是,通过司法权威所带来的制度化途径,将政治领域的政治问题转化成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42.
一、法院调解制度概述 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司法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也被西方誉为“东方经验”之美称。我国的法院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以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法院调解首先是一种民事调解,只存在于民事诉讼活动中,其次,法院调解相对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以及仲裁程序中的调解等来说,法院调解是一种诉讼中的调解。  相似文献   
43.
《上海机关动态》2006,(9):14-14
自“义明在我脚下”活动开展以来.普陀区级机关公务员志愿者积极投身于交通文明专项宣传整治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市级重点交通文明路口的意愿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44.
江泽民同志深刻认识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确立了实施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提出了从根本上转变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一系列新论断,明确指出了主要通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途径,深入做好控制人口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建立环境和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开发和节约资源并举、依法治理和加强领导等方面的工作,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5.
《中国妇运》2006,(7):8-9
深圳创岗活动,从零散探索到规范管理,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创岗活动有了一整套的“硬指标”,夯实了创岗工作的基础。一是制定“管理办法”,高起点、规范化。全市各级的文明岗,一旦挂牌就必须亮出服务承诺,畅通投诉渠道,公开接受监督。2000年11月,我市颁布实施了《深圳市巾帼文明岗管理办法》,系统、明确地规定了创岗目标、领导机构和措施、条件,推出申报制、动态管理制、红黄牌警示制和废除终身制等制度,逐步实行“创岗有规范、考核有条件、评选有标准、奖励有依据”的管理模式。申报制的推行,一改直接命名的做法,把创岗的标准、要…  相似文献   
46.
徐忠贵 《特区法坛》2006,(1):21-22,24
从离婚的原因看,离婚案件几乎都涉及公民的个人隐私。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有关规定,离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双方自愿离婚并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离婚申请的,由婚姻登记机关审查,查明双方确实自愿离婚井对子女的安排和财产的分割问题处理适当的,准予离婚,发给离婚证;二是男女一方要求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离婚的,需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根据司法统计分析,离婚诉讼当事人一方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的理由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一方患有生理上、精神上的疾病,如患有“阳萎”、  相似文献   
47.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研究江泽民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启迪人们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人的发展规律和作用,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  相似文献   
48.
前言2005年12月20日至2006年1月31日,北京陈岳琴律师事务所面向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四所高等院校的法律学者、法律学生就其对我国公益保护、公益诉讼、公益律师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在北京陈岳琴律师事务所网站上公布了电子问卷。此次调查活动得到了上述受调查群体的欢迎和踊跃参加,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调查活动圆满结束,现针对收集到的调查反馈,结合我们在从事公益律师过程中的感受,就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作出此份调查报告并提出我们对中国公益律师事业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望推动我国公益律师事业的…  相似文献   
49.
《公证法》第40条规定:“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书的内容有争议的,可以就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于《公证法》的规定比较原则,在当事人依据《公证法》对公证书内容有争议而提起的民事诉讼中,公证机构的诉讼地位如何确定,司法实务中分歧较大。  相似文献   
50.
我国公诉案件证据移送制度之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诉案件证据移送制度 ,是指检察机关在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时 ,将公诉案件证据移送法院审查的制度。检察机关向法院移送证据范围的大小 ,关系到法官是否“先入为主” ,关系到被告人辩护权能否真正落实 ,对程序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避免法官“先入为主” ,保障诉讼当事人尤其是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缩小了检察机关向法院移送证据的范围 ,将原来的全案证据移送改为主要证据移送。但是 ,几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 ,我国新刑诉法所确立的主要证据移送制度还存在程序不公的现象 ,有待进一步完善。一、国外公诉案件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