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117篇
中国政治   242篇
政治理论   63篇
综合类   1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王红霞 《工会论坛》2009,15(1):112-113
语感作为语言学习中的一项终极目标,是最难以把握和提高的语言感性认识。本文从词块的角度讨论了英语语感的培养,论证了词块对培养语感所具有的价值与作用。在语言的教与学过程中,利用词块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感。  相似文献   
682.
评元好问的东坡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好问从“以诗为词”的词体现念出发,认为东坡词最根本的创新精神在于“吟咏情性”,即对主体意识的表现;并首次提出“东坡体”概念,来概括东坡调独特的调体形式;同时又指出传统的“宫体”词也被东坡赋予了言志抒怀的性质;元好问对苏、辛的词史地位最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还注意到了自两宋至金源东坡词派的存在事实和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83.
秦少游的《踏莎行》以其清丽婉约、缠绵凄侧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名句更成了千古绝唱。我终于下决心到郴州,领略少游描摹郴江、郴山的词境。郴,从林,从邑,意为森林中的城市。当地民谚云: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宋代的郴州是瘴疠之地,秦少游从浙江处州被削秩流放到这里,老母、妻、子留在处州,而且没有薪俸供给,前景渺茫,心情凄苦,情见乎辞,写下了《踏莎行》,有的题作《郴州旅舍》。郴山即苏仙岭,原名牛脾山,海拔526米。西汉文帝时这里就有个美丽的传说,是苏耽成仙的地方,牛脾山就改为苏仙岭了。从山麓可乘索道到山顶,山顶有"屈将亭",张学良1938年1月至4月从江西萍乡迁此幽禁,后来到永兴、沅陵。张学良囚于斗室,苦闷至极,用手枪击桂花树以发泄一腔悲愤,而今负枪伤的桂树还在。他写道: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张学良幽禁于此时,大概会遥望东北故土,默诵  相似文献   
684.
尽管许多词论把李清照之词尊为婉约之宗,但从词的特性、发展历史以及本色词与变体词的对照来看,柳永之词比李清照之词更能代表词的本色。"诗化词"、"豪放词"并不就是变体词,"婉约词"也并不就是本色词。  相似文献   
685.
在英语词汇中 ,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 ,在一词所拥有的多个意思中 ,彼此之间都具有某些方面的联系。以语言学家J .R .Taylor的“家族相似范畴理论”为理论基础 ,再结合实际例句分析、阐述语义范畴的一词多义现象 ,可就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86.
687.
听山曲     
  相似文献   
688.
柳福玲  宋玉瑛 《世纪桥》2008,(8):145-146
英汉语言中丰富的颜色词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颜色词语可以代表一种文化、一种风俗、甚至一种国情。深入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的差异对于正确使用颜色词,提高语言能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89.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英汉语基本颜色词汇在民族心理和社会属性方面存在着不少差异.  相似文献   
690.
肖胜云 《湖湘论坛》2007,20(6):85-86
李清照是中国词坛上光彩夺目的一颗巨星,为世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作品,她在她的作品中抒发得最多的就是她的浓愁.纵观她的全部词作,其中所抒发的愁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离愁别绪,主要是与爱侣的离别之愁;二是骚人闲愁,是指在一些咏物词中所出现的人生慨叹;三是家愁国恨,是指李清照晚年遭遇国破家亡而产生的巨大伤痛.这些愁,占有李清照作品的大部分篇幅,观她的愁,可以了解她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