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8篇
  免费   44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138篇
中国共产党   183篇
中国政治   1914篇
政治理论   243篇
综合类   29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615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635篇
  2011年   615篇
  2010年   618篇
  2009年   625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461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作为领导干部,手中必定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这正是一些行贿者所看重的。行贿者既有亲朋好友、同学故交、部下随从,还有一面之缘、萍水相逢之人。他们或贪功、或图名、或谋权、或求利、或感恩图报。领导者如果挡不住诱惑,纳之以贿,则祸国殃民,党纪国法难容,人民群众不齿;拒之以礼,则两袖清风,身免牢狱之灾,心去煎熬之苦。如今,行贿的手段日趋多样化,如何拒贿,已成为领导干部为人处世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2.
一、辩护权行使中的问题(一)关于律师会见权1、“安排会见”导致律师会见难。《刑事诉讼法》第96条规定,侦查阶段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除涉及国家秘密案件外,不需批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等六部委制订的《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侦查机关应在48小时内安排会见。不仅“不需批准”与“安排会见”存在矛盾,“安排会见”在实际工作中又成为律师会见的条件。既然是安排会见,那么安排就是律师会见的前提。如果侦查机关不予“安排”或不及时“安排”,就会影响律师会见,虽然侦查机关很少明确表示不安排,但以“办案人不在”,“领导出差…  相似文献   
103.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诱惑侦查"制度,其概念来源于西方的司法理论。本文从两个具体的案例分析起,系统、全面地论述了"诱惑侦查"的合法性认定。  相似文献   
104.
老骥  仁厚 《人民公安》2006,(4):16-22
“狱友帮”作案是非常令人关注的现象。“狱友帮”是指因在同一监狱服刑而结成的犯罪团伙。这些人出狱后难以为主流社会接纳和认可,在自己的圈子中能够产生认同感,加之在监狱中结识不少“狱友”,不可避免相互联系、交叉感染,从而形成犯罪团伙。他们都有过“二进宫”、“三进宫”的经历, 通过总结自己以前犯罪的“经验教训”,具备了一定的反侦查能力,容易铤而走险、再次“犯罪升级”。下文案例就显示了一个“狱友帮”从组成、策划犯罪直至覆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5.
2003年11月13日子夜时分,焦作市东方红广场清脆的枪声划破了黑夜的宁静。公安机关在追查枪支来源的过程中,不料竞挖出一个“地下兵工厂”!  相似文献   
106.
毛立新 《政法学刊》2006,23(5):28-32
侦查理念法治化是侦查法治化的先导,引导着制度构建和侦查实践。侦查理念由侦查属性观、侦查目的观、侦查构造观等内容构成。侦查理念的法治化包括:侦查属性观由专政活动说、认识活动说走向执法活动说;侦查目的观由打击敌人说、查明真相说走向公平正义说;侦查构造观由敌我斗争模式、实事求是模式走向正当程序模式。  相似文献   
107.
许细燕 《政法学刊》2006,23(3):86-89
当前,刑事案件侦查中是否尊重人权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绑架案件侦查中涉及到多方人员基本人权保障问题,引人注目,尤其公开绑架人质案件的接连发生,使人们对绑架案件的人权问题极为关注。人权观念在绑架案件侦查中的确立与发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人质安全第一”观念的提出和实践;二是从一元安全观到多元安全平衡价值观的思辩;三是可持续性侦查策略与措施的凸现。  相似文献   
108.
黄印 《公安教育》2005,(8):19-23
所谓“命案”,是指故意杀人、伤害、抢劫、强奸、绑架、爆炸、纵火、投毒等致人死亡的这八类刑事案件的统称。这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是公安实践部门对这八类刑事案件统称的一种专门术语。2001年以来,武汉市公安机关创造性地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命案必破”的工作目标。经过三年来的实践和摸索,各地公安机关都将“命案必破”作为公安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先后开展了“侦破命案专项行动”。公安部负责人于2004年11月4日表示,2004年年初开展的全国公安机关“侦破命案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战果,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对命案侦破工作一抓三年…  相似文献   
109.
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之榫与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 ,与审查起诉和审判程序比较 ,侦查程序基本上是在不公开、随意性很大的状态下进行的。在此情形下 ,一方面 ,犯罪嫌疑人的各项权利更需要保障 ,另一方面 ,侵犯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各种现象屡禁不止 ,时有发生。英国有句古老而著名的格言 :“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 ,而且应以人们能够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①。据此 ,本文拟在对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状况进行检讨的基础上 ,提出改造之思路 ,教于学界师长同仁。一、关于犯罪嫌疑人对侦查机关管辖异议权的设立刑事案件的管辖是启动刑事诉讼程序首先要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110.
毒品犯罪案件一般无特定的被害人、报案人 ,没有明确具体的犯罪结果 ,无可供勘查的犯罪现场。其侦查应从获取情报线索开始 ,主动出击 ,及时打击 ,广泛开展各层面的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