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97篇
中国共产党   99篇
中国政治   189篇
政治理论   91篇
综合类   1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邓聿文 《南风窗》2011,(26):53-55
要破除改革的自我锁定困境,需要引入外力,一个是政府之外的力量,一个是中国之外的力量。引入外力不是要国外力量介入中国改革进程,而是特指外部环境对中国改革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在下一个5年政治周期里,全面启动改革是可期的。  相似文献   
632.
周涛 《传承》2008,(10)
"说谎者悖论"是一个逐步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说谎者悖论"的产生是通过含混概念来颠覆"同一律"和"矛盾律"的结果,也是混淆了部分和整体关系的结果.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凭借逻辑自身的力量可以解开"说谎者悖论"这个疑团.  相似文献   
63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纠纷的主体、内容和形式都呈多元化复杂化发展,单纯依靠司法手段或调解手段已然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矛盾纠纷解决的需求。由此,"诉调对接"机制横空出世,以其特有的优越性崭露头角。然而,我们不能想当然地将"诉调对接"标榜为一种一团和气的制度创新,任何一种制度必然存在其缺陷。结合实际,立足当事人,"诉调对接"并非百分百的灵丹妙药,当事人的真实意志是否得到皈依着实值得考究。本文欲从困扰"诉调对接"的问题出发,对症下药,逐一攻克,通过对"诉调对接机制三重悖论"的揭示和对"诉调对接机制的三重变化"的路径探索,强化"主体沟通"与"规范融合"中的"流动"元素,提炼出诉调对接机制的基本原理,以更好地服务实践,推进司法能动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634.
王传辉 《华中电力》2022,(1):111-125
“利益平衡说”被认为是知识产权法之基本原则或基本精神,旨在平衡权利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冲突,并以此解释知识产权法的制度构成。依自然法理论,知识产权之正当性因其自然获得性,相关权利与限制是确定权利的正当边界,维护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之社会契约。功利主义理论则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是实现社会效用之必要工具,经由排他性权利及其限制来达至社会效用最大化。无论限制或保护权利均有可能产生对权利或社会效用的正面或负面作用。由此,利益平衡的二元价值目标论值得商榷。知识产权法的根本问题是以个人权利为导向还是以社会效用为终极价值之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635.
公共外交概念诞生于美国,与生俱来便带有自我中心、单向度、言行不一等美国基督教思维烙印。中国是世俗化文明和社会主义国家,其公共外交超越了"美国性",但面临西式话语霸权,呈现出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悖论,典型的有:他者化悖论、异化悖论及实力与形象的悖论。中国人传统上笃信知行合一,现时代应以社会化外交概念超越公共外交的政府—民众二分法及硬—软实力的二元对立,实践中努力让增长的中国实力更具世界性,继而为外部世界所欣然接受、所心悦诚服,最终实现中西方的相互包容。中国梦的提出,为此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塑造了灵魂,提供了中国社会化外交的理念支撑。化中国梦为世界梦,才能克服中国公共外交悖论。  相似文献   
636.
包刚升 《南风窗》2011,(5):27-30
中国应该把握有利时机,降低养老保险费率,把新增财政收入的较大部分用于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会福利支出。  相似文献   
637.
大学生志愿服务需不需要去政府化?需不需要适当的金钱与利益激励?是否需要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纳入学校课程学分、职业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框架?如何正视这些问题以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使之得到有效有序发展,并与国际惯例接轨?这几个问题是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正在面对、并亟需解决的理论悖论和现实困难。研究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力来源于国家与社会的合法性认同,也来源于高校的创新管理选择。  相似文献   
638.
王淑贤 《法制与社会》2014,(16):104-105
西方国家的相对司法公正并不是司法独立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与一系列限制条件的共同作用分不开的,由此产生了司法独立悖论。这一悖论揭示了西方国家普遍的对司法独立的不信任,只有在对司法独立进行各种限制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司法独立的作用。在这些限制条件尚未成熟之前就一味强调司法独立并不能导致真正的司法公正。要实现我国的司法公正,关键是要对法官和干预司法者进行严格监督。  相似文献   
639.
近年来,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热议呈现出独有的特点:对必要性的肯定和对有效性的怀疑常集于论者一身,意味着有悖论隐藏其后。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竞争与对抗加剧、国家科研投入大增、量化排行榜走红、出版商大肆介入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学术期刊平添了学术评价的基础、行政权力的依凭、商业利益的来源等新标签。面对如此变局,欧美学界的应对就是推行匿名审稿制,对内维护学术发表的公平,对外阻隔各种权力的侵蚀,与提升学术期刊质量并无必然关联。90年代引入中国后,在不尽相同的背景下,匿名审稿制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提升期刊质量、促进评价改革、改善学术生态、重建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关系,直至指望它祛除科研体制“痼疾”。但这些期望,大多是有效实行匿名审稿制必备的条件,于是无可避免地陷入了“匿名审稿制悖论”——有效实行匿名审稿制的条件需要匿名审稿制的有效结果来创造。该悖论并非真悖论,只是在特定的学术生态中现身,而对匿名审稿制基本意义——看得见的公平的遮蔽、对评判标准——提升质量抑或维护公平的错位,造成了该悖论的无解。若能恢复其被遮蔽的意义,从看得见的公平出发,逐步改善学术生态,则有望解悖。匿名审稿制只是同行评议的一个缩影,匿名审稿制悖论何尝不是同行评议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