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50篇
世界政治   6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153篇
中国共产党   896篇
中国政治   614篇
政治理论   114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邓小平对书本学习是高度重视的。他强调社会实践,也注重读书,掌握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构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了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部署,西夏区党委政府2004年提出了在各街道、社区建设“一刻钟读书点”文化工程的构想(即居民出门  相似文献   
13.
赵畅 《廉政瞭望》2006,(9):58-58
陈茂榜是台湾当代著名企业家。他的讲演几乎折服了所有的听众。而事实上,陈茂榜只有小学学历,却荣获了美国圣诺望大学颁发的名誉商学博士学位。如此跨越,全凭借他的实力。这个实力便是一辈子坚持每天晚上不间断地自修。他15岁辍学到一家书店当店员,下班后,读书成了他惟一的享受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5,(2):42-42
王玉林在2004年12月15日的《中华读书报》上撰文指出:常常听人一提到“中庸,就随口说出“无原则”、“抹稀泥”之类的解释.其中既有大学生。也有不少的教授,甚至自命不凡的各类“专家”。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我见到几种白话《论语)读本,评价孔子“钩而不纲,弋不射宿”的思想是“假仁慈”、“愚腐的虚伪”。  相似文献   
15.
《公民导刊》2010,(2):52-52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一则》点评:这句意思是说,求学的人有四种失误,这是教学的人一定要了解的。在求学时,有的人失于贪多,有的人失于不足,有的人失于浅薄,有的人失于不善求教。  相似文献   
16.
何洋  温龙 《今日海南》2007,(7):37-38
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海南省委宣传部等10个部门联合组织全省各地的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读书学理论,分乡(镇)、市(县)、省三级三个阶段,开展了声势浩大  相似文献   
17.
心心 《今日广西》2007,(16):37-39
午夜电话,我听到了另一个女人的声音 2月14日,是我陪儿子到美国读书后的第一个情人节。上午,我拨通了国内家中的电话。虽然我不能和丈夫一起过情人节,但我要让他感受到,在这个充满浪漫的日子里,我是多么地思念他。  相似文献   
18.
鲍红艳 《工友》2013,(7):56-56
洁白如雪的茉莉花,不畏酷暑,在烈日中绽放,散发出来的一缕缕清香,不知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陶醉。诗人宋江奎曾经说过:"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就是用来赞美茉莉花迷人的香韵。我卧室的窗台上摆放了几盆茉莉花,每到晚上,它们轻轻地  相似文献   
19.
与几位好友们有一个共识:大家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很精彩的人"。在耶鲁读书的时候,耶鲁法学院有几个即将拿到法学博士的学生告诉我,他们准备一毕业就到中国来生活两年,学习中文,了解文化,也许再工作挣点儿钱再四处游历一下。以他们的学历在纽约华盛顿找一个年薪十几万美金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书山有路。毛泽东一生登攀书山之路,别具风景。毛泽东的阅读史,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他的精神成长史、认识发展史、思想升华史、情感愉悦和情感表达史。更重要的是,毛泽东的阅读生涯和他的实践活动密不可分,他的阅读史,也是他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史。在不同时期,因背景不同,任务不同,境遇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个人的兴趣和精神状态不同,毛泽东重点阅读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总体上来看,各个时期的阅读,都或隐或显地为了树信仰、求真知、促实践、达情意。从这几个角度来梳理毛泽东的阅读史,可以更切实而具体地了解他在不同时期为什么读书,重点读什么书,怎样读这些书,如何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