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69篇
中国共产党   147篇
中国政治   190篇
政治理论   79篇
综合类   1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加其收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其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困难和障碍,其中文化冲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深层因素,因此,研究冲突的可调适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2.
周立英 《行政与法》2007,(4):122-124
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均系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原则,二者应当保持良性互动的关系。然而传媒活动稍有不慎就有妨碍司法独立之嫌,司法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也会拒斥传媒。由于传媒与司法具有明显的角色差异,因此必须在保证司法公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障传媒的正当报道权利。  相似文献   
53.
近来年,重大疫情不断爆发,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期间,作者对4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出现了逆反、恐慌、抑郁、疑病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校应通过教育、引导、咨询以及相关活动,排除或减弱环境中消极的刺激因素,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学生也要通过自身理智的努力、意志的加强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反应和消极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4.
在转型社会背景下,有一定数量的领早者心理存在偏差现象。领导者心理偏差类型有信仰失落与道德失范型、心理失衡型、意志薄弱型和情感脆弱型。领导者心理偏差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角色压力、结构压力、个人发展困境及心理宣泄和教育渠道的缺失等。为此要通过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缓解压力,自我调节,建立必要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等方法进行自我纠正.  相似文献   
55.
踏入高校大门,新生们往往还不适应大学生活,会出现人际关系困扰、角色转换的困扰、学习方法的困扰、师生关系困扰以及自由的泛滥成灾等问题.为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老师、家长都应引起重视,帮助他们尽快地调整好心态,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和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56.
调度员是铁路运输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在铁路安全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调度员发挥作用的基础。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列举了调度员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结合工作岗位性质系统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增强调度员自身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7.
铁路新员工的角色转换及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员工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心理调适的方法,以促进新员工早日适应铁路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岗位,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58.
和平是人类千万年的向往,但战争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战争不是源于文明的冲突,也不是源于利益的冲突,战争源于不民主的规则体系。专制政权长期未能创造必要的价值,又以极其不公平的方式分配它们,因而除了用武力维持社会的安宁外别无选择。独裁者们习惯于用武力处理国内社会关系,只要形势需要,他们也将在对外政策中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因为没有任何制度或习惯会阻碍他们如此行事。要减少和消除战争,必须从消除不民主的规则体系入手。  相似文献   
5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不断分化、重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明显。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各阶层利益关系的特点,掌握调适各阶层利益关系的原则,建立均衡调适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的机制,统筹兼顾,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为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相似文献   
60.
达尔富尔问题的实质是苏丹内部的治理危机和发展危机,其根源为当地游牧民与定居农民之间的资源冲突,以及解决这一冲突的传统协调机制的崩溃.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对达尔富尔冲突的性质与内容的理解存在夸张或曲解.中国与苏丹关系的发展,特别是达尔富尔问题的政治和解对中国外交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关系到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与维护、政治和外交原则的坚持、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及中国对国际事务的深度参与等重大问题.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所受到的外来疑惧、批评乃至诋毁,折射出日益发展的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艰难;而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外交选择及政策调适,反映出成就负责任大国所应有的外交谋划和政策把握.未来中国对非洲政策应更具积极性、进取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