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石文龙 《政府法制》2013,(18):46-46
有理走遍天下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在现实的法律生活中,有些当事人认为明明自己有理,但到了法院,就稀里糊涂地输了官司。这就难免使一部分人对法官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有“理”无“据”,胜诉不仅是一个“理”的问题,有“理”还得有“据”,  相似文献   
32.
李晓一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4):176-176,F0003
古往今来,人与动物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冲突中生息繁衍。由于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对待动物的态度不同,动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人与动物的关系不同。俄罗斯民族是热爱动物的民族,他们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描写歌颂赞美动物,并把不同的动物作为形象代表,使动物具有更深的寓意。从俄语成语和谚语中有关动物的描写,我们不难看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3.
34.
李军 《学习月刊》2011,(12):41-42
《浮躁》是著名文学家贾平凹的著作,这位语言艺术大师娴熟地用朴实而简单的文字创作出这部具有时代特点的长篇小说。以商周语言为基础,并大量运用谚语刻画人物是《浮躁》语言的主要特点。生活谚语经过贾平凹娴熟的合理运用就变成了简约、灵活、明了、生动的文学语言,并且让这种特殊的语言与人物形象合二为一,和作品的整体语言风格结合得恰如其分。"谚语是语言中的盐"。正是贾平凹在《浮躁》中恰当地引用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谚语,使语言活泼风趣,避免了概念化、程序化,增加了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35.
石岩 《前沿》2012,(15):184-185
认知语义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著作《我们赖于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构建了概念隐喻理论,这标志着隐喻研究脱离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研究的藩篱,进入到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语言学界已经意识到隐喻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手段,更是一种独具魅力、以一事物来理解认识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本文在搜集和归纳壮英谚语的隐喻表述的基础上,验证隐喻作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在壮英两个民族中存在共性,进而挖掘其内在的体验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36.
常德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得天独厚的饮食资源,使常德的饮食在制作方法上自成一派,无论是炖、炒、卤、炸、烩,还是蒸、烤、醉、炙、溜,都能体现浓厚的常德特色。与之相生相伴的饮食民谚、民谣和民歌,更是博大精深,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37.
蓝承林 《传承》2010,(19):64-64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一谚语是警示人们办什么事情,都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自不量力,好高骛远。这句谚语显然是从锔碗补锅人使用的钻头援引出来的。在旧社会直至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是很低的。在衣着上不得不遵循着"新  相似文献   
38.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作为中华民族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包罗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以鄂东方言谚语为例,分析了别具特色的鄂东农耕文化、鄂东中医药文化,从而揭示出鄂东地区方言谚语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9.
薛华 《农村青年》2010,(7):63-63
农谚是民间流传的农业气象经验。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认识气象与农业的关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加以提炼编成谚语,流传应用。世代流传,不断丰富。对于认识气象,指导农事有很实际的意义。不过农业气象谚语有较强的地方性和时代性,要注意在当地生产中加以检验,因地制宜地运用。  相似文献   
40.
常德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得天独厚的饮食资源,使常德的饮食在制作方法上自成一派,无论是炖、炒、卤、炸、烩,还是蒸、烤、醉、炙、溜,都能体现浓厚的常德特色。与之相生相伴的饮食民谚、民谣和民歌,更是博大精深,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