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8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0篇
法律   417篇
中国共产党   95篇
中国政治   128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安贵  宾戈 《当代党员》2006,(5):56-57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从字面上理解,一般老百姓是没有机会犯此罪的,但重庆微电机厂一名下岗多年并一直在家相夫教子的家庭妇女廖昆丽,却在今年2月10日,被渝中区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  相似文献   
52.
各级工会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工会又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使命.然而不公正地对待工会的行为和事件时有发生,加强对工会的保护刻不容缓.通过对工会组织、工会干部、工会财物的保护,为工会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这不仅是工会的事,而且也关系到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劳动关系的协调,乃至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53.
侵占罪的构成必须具备四个要件 ,即犯罪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数额较大 ,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犯罪主体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 ,具有法定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主观方面是故意的 ,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侵占罪的犯罪对象较为复杂 ,即行为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  相似文献   
54.
侵占罪是我国现行刑法新增加的罪名,从刑法条文规定来看,本罪之侵犯对象应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及他人的埋藏物三类.但在司法理论及实践中,有关这三类财物的具体范畴还是众说不一,有待深入研讨和分析的.本文作者从理论及实践角度对这三类财物应注意把握和界定的有关问题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这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侵占罪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5.
非法占有是绝大多数占有型侵犯财产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其中侵占罪、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客观要件均包括非法占有的行为,对于各罪的司法认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始终存在争议。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应当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认定标准,并结合案情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6.
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对受贿人收受财物后退还行为的把握,应重点考虑退还的时间,严格按照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3个月期限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57.
刘瑞平 《法制与社会》2010,(11):273-274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使他人不能抗拒,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抢劫罪是既侵犯公私财产权,又侵犯人身权利,危害人身安全的严重刑事犯罪,而且在生活中是高发型犯罪,历来是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在司法实践中,抢劫罪也是一种比较复杂,在某些问题上争议颇多的犯罪。本文主要研究关于抢劫罪的一些特:殊的对象问题,例如抢劫不动产、无体物、违禁品等能否构成抢劫罪,分析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关于抢劫罪的容易产生争议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8.
赌博型受贿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通过赌博方式收取请托人财物的行为。它与普通受贿的本质都是权钱交易,但前者因出现在赌博场合,借助于赌博的输赢规避了直接收受财物的嫌疑.故在构成受贿犯罪还是赌博犯罪存在较多争议和认定困难。  相似文献   
59.
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一些利益诉求相同或接近的个体组成的群体,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屎集,采取静坐、集会、游行、冲击等方式向党政机关施压,并出现破坏公私财物,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局部性社会事件。现阶段我国一些地方频发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突出问题,有效防范群体性事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0.
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钟某先后4次在夜间盗窃某镇蒋某、胡某、徐某的副食品门市及曹某的文化用品门市里的现金和财物共计价值1416元。其中一次盗窃蒋某门市现金330元:另一次在胡某门市未窃得钱物又到曹某门市盗窃现金40余元;最后一次盗窃徐某门市现金924元和7包龙凤呈祥香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