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7篇
  免费   7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173篇
中国共产党   161篇
中国政治   279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1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2003年以来,上海法院依法审结各类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案件120多件,惩处170多名被告人。  相似文献   
32.
为了减少羁押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权的侵害,现代法治国家一般都建立了完善的保释制度。与国外的保释制度相比,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的性质更多的是一种“权力制度”,而保释制度的性质是一种“权利制度”。通过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在理论上、立法上还是实践上,取保候审制度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已经不是对取保候审制度进行简单的修补就能解决的,只有通过改造现有的取保候审制度,结合国外成熟的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释制度才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3.
我国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泛化倾向之检省与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阳 《法商研究》2008,25(6):108-114
虽然目前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尚未法制化,但是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泛化的倾向。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泛化的隐患在于:可能产生罪刑不均衡的现实结果;可能导致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重新被边缘化;可能伴生更多的司法腐败。而要矫正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泛化的倾向,就必须合理解读刑事和解制度恢复正义的内涵及限度并合理界定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4.
传统被害研究范式认为,犯罪之因和被害之果是一种有序的联系,在因果之间完全可以用逻辑推理作为沟通桥梁。但逻辑不是万能的,在刑事法领域中,刑事疑难问题单纯凭借对法规则的逻辑适用并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还应当正式引入实证研究方法从被害人和被告人两个角度进行经验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5.
沉默权初探     
黄澄  范旭 《唯实》2001,(6):57-59
刑事沉默权,是指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所享有的,可以对司法人员(包括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讯问保持沉默而无须证明自己有罪的权利。20世纪60年代美国曾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判例。1963年的一个日子,美国发生了一桩强奸案。一个18岁的少女被人绑架并强奸,她指从系米兰达所为。在这起绑架强奸案的审判中,公诉方的主要证据之一是被告人米兰达对警察的供述,后来亚利桑那州法院判处被告人米兰达犯有绑架罪和强奸罪。米兰达不服判决,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声称他在接受警察讯问时不知道自己有会见律师的权利,也不知道自…  相似文献   
36.
37.
台湾地区的辩诉交易制度系引进美国之认罪协商制度,包括辩诉交易之范围、发动、进行、救济等内容,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一定之实效.惟台湾地区与西方国家民情暨法院审理制度不同,故在诸如是否违反公平正义、是否将造成被告不当获利、是否有可能产生法官、检察官与被告人勾结的弊端等方面存在诸多争议.如何健全辩诉交易制度,解决前述之疑义,尚有赖立法者之智慧.  相似文献   
38.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享有沉默权。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者对刑事指控保持沉默的权利,沉默权是随着现代人权和民主的发展而被提出的,它最早源于英国,美国首先移植了这一制度,并在宪法中予以确认。二战后,人权保障问题逐渐走向国际化,沉默权制度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普遍确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一制度在中国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沉默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①不被强迫自证其罪;②有权拒绝陈述;③不应因拒绝陈述而被作出不利于已的法律推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目前没有规定沉默权制度(以下把刑事诉讼法简称刑诉法)。相反,我国刑诉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我国刑诉法对沉默权没有确认,笔者以为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享有沉默权。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9.
黑丁  大海 《农村青年》2009,(4):49-51
2008年12月4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夏克明等4名被告人死刑,并赔偿受害人家属共计355万余元。  相似文献   
40.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4,(17):16-20
“死磕”二字从何而来? 2012年1月9日吃早饭时,迟夙生律师对杨学林律师说:“看来,不死磕不行啊。” 那是在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法院,正在审理黎庆洪等“花梨帮”黑社会案(一般简称“小河案”),迟杨二人均担任被告人的辩护律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