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间的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和激烈,尽管6月11日中国和欧盟就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协议,暂时“缝补”了双方的贸易裂痕,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欧盟裁决,将对中国自行车征收的反倾销税从原来的30.6%增加到48.5%。预计7月底开始实施。消息传出,给剑拔弩张的中欧贸易摩擦火上浇油。7月7日下午,记者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自行车分会秘书长张培生  相似文献   
72.
2009年的岁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以6:0的投票结果,最终批准对中国制造的钢管征收大约10%到16%的关税。这起美国针对中国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案,是2009年一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反映,也为2010年中国对  相似文献   
73.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系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本文分析了全球化对中美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以新的方法核算了中国制造业就业数据,阐释中美贸易争端的产生原因,以及贸易摩擦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如果目前美国的贸易威胁生效,中国出口的减少将导致中国制造业岗位减少20万以上。相对于每年中国新增1000万以上的就业岗位,这种影响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74.
21世纪以来,中拉经贸关系迎来了全方位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与此同时,贸易摩擦逐渐成为中拉经贸关系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常态性问题。本文从制度演变视角出发,重点以拉美对华反倾销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拉美国家发起的贸易摩擦行为经常与三个因素相联系:本国经济景气程度、货币实际汇率和关税水平。2001—2011年拉美国家对华反倾销调查具有如下特点:被调查中国产品覆盖面广、种类多,中国国家反倾销应诉地位受到变相"歧视",应诉企业遭受技术性"歧视"。2012—2015年拉美对华反倾销调查出现新趋势:案件发起行为不仅存在"示范效应",而且"产业链连锁反应"将逐渐显著;在全球化逆转态势下,拉美对华反倾销调查将呈扩大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一是加强中国政府在反倾销案中的"发声"和"存在感",二是打造多主体、多层次参与的贸易摩擦预警和应对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贸易摩擦应诉基金,四是鼓励中国律所"走出去"和加强外语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5.
资本主义的去工业化与金融化使得当前世界体系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在全球贸易失衡的基础之上,并且需要一些发达国家以持续的加杠杆和信用扩张为前提。这就决定了世界体系的不稳定性与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进而也就构成了美国推动贸易再平衡,高举贸易保护大旗,针对中国制造贸易摩擦。因此,对于中国而言,长期解决贸易摩擦的根本出路在...  相似文献   
76.
本轮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是美国对华政策深度调整的结果,根源于中美关系框架内不同性质的力量发生实质演变。中美货物贸易逆差是全球价值链体系内东亚区域整合的必然结果,因而具有很强的不可逆特征。美国主动挑起贸易摩擦的时机选择体现了其战略考量。作为中美关系中重要的正面力量,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作用在不断弱化,政治、安全等负面力量不断发酵并呈现出主导中美关系走向的态势。此次中美史诗级贸易摩擦是美国社会对华负面力量不断叠加并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文明的冲突”加剧了中美关系正负力量失衡并使天平逐渐向负面力量倾斜。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基于发展视角提出中国理性客观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与策略。  相似文献   
77.
冷战结束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美国在尚未放弃以军事实力为主作为称霸手段的同时,又开始采用更为隐蔽的手段,通过“海外投资”、“经济渗透”、“出口贸易”、“抢占和控制世界市场”来维护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金融霸权、市场渗透、贸易磨擦、经济制裁、技术壁垒等已成为地缘经济学在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竞争形式。  相似文献   
78.
郭照明 《法制与经济》2009,(20):104-105
2008年9月份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持续的金融危机对各国、各行业的影响已显现,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纷纷放缓。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各国纷纷使出包括反倾销在内的各种贸易保护手段,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产品的冲击。我国作为世界主要出口大国,成为国际反倾销的受害者。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国际反倾销,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9.
金子 《今日浙江》2007,(16):38-38
从7月1日起,我国再次调整了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这次政策调整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二是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三是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  相似文献   
80.
童盈  阿计 《江淮法治》2009,(8):13-14,17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摩擦急剧增多。在近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一些国家更是频频以反倾销之名行贸易壁垒之实。由于观念滞后、人才不足等原因,中国企业应对此类纠纷时经常陷入被动。如何掌握、运用国际法律规则,增强中方的法律话语权,以保护民族产业和国家利益,已是我国企业界和司法界不容回避的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