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40篇
各国政治   57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501篇
外交国际关系   99篇
法律   321篇
中国共产党   1378篇
中国政治   1359篇
政治理论   752篇
综合类   66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552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塔克—伍德命题"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有理并且正义,极力塑造拒斥正义的马克思幻相,给人们留下了模棱两可的乱象和自相矛盾的错觉,使正义的马克思被遮蔽在赞成剥削正义的迷雾中,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经久不衰的正义争论。实际上,马克思以正义之剑剖开资本剥削隐藏的秘密,以革命的激情谴责和抗议资本主义并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的正义王国,他既是正义的批判者,也是正义的建构者。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交易正义、分配正义和生产正义的解剖和归谬,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把资产阶级的正义言说抛在历史的深渊予以掩埋,彰显了内在批判与外在批判、事实批判和价值批判、整体解构与立体建构的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以批判的武器还原正义的原相,奠定正义的根基,以期通达正义的王国。  相似文献   
92.
人物点评     
霍震宇:又一场豪门恩怨上演一年卖出100多幢楼、坐拥香港70%的建筑生意、发明分期付款和按揭供房、10年前麾下资本帝国即有300亿港元身价……这些属于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生前的传奇与荣耀,在他谢世5  相似文献   
93.
余冰 《长江论坛》2015,(4):28-33
恩格斯晚年在《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中,通过对资本主义在其"竞争规律"的作用和以"电"的发现、运用所引发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强有力推动所导致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及其工商业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发展及其新的时代特征。深入研究和把握恩格斯晚年这两部著作对资本主义的新认识,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新变化及其时代特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青年的道德价值观彰显的是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方向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代性语境的出场,折射出青年道德价值观重构的困难性与复杂性。从社会生活的世俗化、青年主体性的高扬、西方文化的冲击、青年社会化的未完成性、新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等方面对青年道德价值观变化的原因进行反思,从外在因素与内在机制两个维度重构青年道德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平民主义是李大钊同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在理论上的一种创建,平民主义的理论提出既体现了李大钊同志自身思想逻辑发展的必然,也折射了世界大势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也可说是中国民族性与现代性互动的逻辑结果,更是对现代性中国的全方位构建。本文将从以下三种关系:平民主义与工人政治的关系、平民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平民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来论证李大钊同志对现代性中国的构建。  相似文献   
96.
安东尼·吉登斯以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对与现代性相关联的制度变革进行阐释。而信任关系作为吉登斯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察其理论框架和思想体系的一条重要的线索。正是基于此,本文对信任关系的建立和维系进行浅析,总结和梳理了吉登斯现代社会信任关系建立和维系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7.
任何一种历史动力观都可以说是一个理解系统,它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迷离混沌的历史现象中发现一些规律性东西。同传统社会相比,资本主义起源更依赖于人的作用,包含着更多人的因素。将劳动产权论引入资本主义起源问题探讨,有利于展示人的因素在资本主义起源研究中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98.
陈一 《时代法学》2020,18(2):60-70
清末以降的检察制度整体而言处在不断变革和进步之中,其文书的变化尤为明显,作为官方记录反映出司法现代化的进程。在检察制度建立之初,中国传统司法审判中最重要文书之一的批词被适用为主要的检察文书以为过渡,相应的起诉文书也初现雏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批词转变为近代化的规范文本,起诉书、上诉书现代化成型,其格式、内容也不断适应中央层面的现代化的改革需求,在短短二三十年间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然而形式上的检察文书快速转型与实际检察运作不一致的现象也凸显出近代中国在司法现代化过程中的根本性矛盾。  相似文献   
99.
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阶级的界定,阶级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而且阶级意识乃阶级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今,阶级分析依然是当今发达国家工人党共产党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定位自身与工人阶级关系以及制定相关策略的理论工具。当前发达国家共产党工人党认为,阶级没有消亡,但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衰弱,内部分裂,除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扩张等外部因素外,工人党共产党自身也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00.
喻中 《法律科学》2013,(5):21-28
在当代中国,法的现代性理论虽然已成为一个引入注目的学术板块,但是,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再审视。一方面,从现代性本身来看,它其实是一个虚构、虚拟的概念,而且已经异化成为一个符号化的图腾。另一方面,从现代性与中国法律、中国法治的关系来看,在历史上,法律移植虽然持续不断,但百年中国的法律移植与现代性无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性虽然有力地塑造了中国的法学理论,但它对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塑造能力相当微弱,真实生活中的法律与法治只能按照实践本身的逻辑来演进,现代性不足以牵引中国法治实践的方向。这两个方面表明,虽然现代性这个词的价值与意义不容全部抹杀,法的现代性理论依然只是一个虚构的理论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