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74篇
工人农民   39篇
世界政治   1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6篇
法律   1758篇
中国共产党   336篇
中国政治   846篇
政治理论   191篇
综合类   90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91.
选举权是西方选举民主的重要基石。19世纪初,美国通过取消对财产、宗教、种族和性别等投票资格的限制,逐步实现了建立在普选制基础上的大众民主。然而近年来,美国选民政治参与水平不断降低,其重要原因是两党激烈的政党斗争客观形成并加强了对选民投票权的"再限制"。两党以州为单位,围绕选民身份核验、预先投票和邮寄选票等制度展开激烈斗争。选举优势来源的差异导致两党关于扩大抑或维持选民联盟问题产生分歧。民主党借身份政治扩大选民基本盘,主张进一步放松投票限制"扩大联盟";共和党以防止选举舞弊为由加强投票限制"维持联盟",以避免选举相对优势下降。选举政治被两党政治所裹挟,"民主"从目的沦为党争的手段,是引发2020年总统大选选举乱象和宪制危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2.
党日红 《河北法学》2007,25(6):95-99
从胡某案件人手,对国内外单独犯因果关系的学说进行了评述,并对共同犯罪因果关系的学说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肯定了毕克迈耶与牧野英一的共同犯罪因果关系学说的现代价值,以此为借鉴分析胡某案件中涉及的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问题,提出考察本案因果关系应遵循的整体性原则,即共犯行为间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它们互为条件、互相配合、纵横交错,具有单个犯罪所不具有的特殊性;各共犯的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无论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还是间接的因果关系,都是一种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共犯的因果关系还具有双重性的特征,即大因果关系与小因果关系.由此得出胡某与张某、江某均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3.
指纹识别技术发展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指纹识别技术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展现了指纹识别技术在社会安全保障管理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4.
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已“言”之有多了!而在“行”上如何落到实处呢?借鉴我国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从经济到文化、社会、环保等各大领域,自源头开始-流程环节-终端为止事项的”溯源防范”制度,依法实行“未犯”先防的监控,自会收到良好的制度防范效果。  相似文献   
195.
辽宁省海城市近年来在全市窗口行业党员中开展了一项旨在塑造党员新形象、展示党员新风采的“先锋工程”主题实践活动,其主要活动形式是“悬挂党员标志,公开党员身份。实行文明服务,自觉接受监督”。自开展活动以来,全市窗口行业党员纷纷根据各自不同岗位特点挂牌服务,出现了众多引人注目的“党员摊床”、“党员柜台”、“党员工号”、“党员出租车”等党员标志牌,使人们从中看到了海城窗口行业党员自身的闪光之处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6.
经济危机下的中国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大的农村而言,在"扩大投资一拉动内需—刺激经济"救市方案的同时,不应错失通过调整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7.
青少年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后继力量,其健康成长和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中国近年来的社会变革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数量的逐年递增就是问题之一。从社会分层的角度出发,以及从教育资源、文化资源、身份资源的分层出发,阐述了社会变迁中的公民资源冲突、公民资源分层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层级轨迹、青少年犯罪的层级预防,列举了三起青少年杀人案件,从层级角度讨论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犯罪的趋势、犯罪的种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8.
身份认同问题是原苏联空间中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在转型过程中所必须要面对的共同难题,而克里米亚长期的身份认同困境则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也是国际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克里米亚身份认同问题源于苏联时期,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不同时代的苏联领导人对于克里米亚采取了不同的地区政策。由于不同时期的政策思路存在明显的矛盾,使得克里米亚的身份归属出现了"错位"的现象,从而导致苏联解体之后的克里米亚陷入了身份构建的困境之中。后苏联时代的克里米亚共有三条可能的身份建构路径,分别是推动国家认同的深入,建立乌克兰身份;推动地区认同的深入,建立克里米亚的独立地区身份;以及推动民族认同的深入,回归俄罗斯身份。但在身份认同建构的实践中,由于克里米亚半岛以俄语为共同语言,在俄语的历史叙事中,乌克兰的缺位和鞑靼人的反面角色使其难以通过历史叙事的重构形成新的国家认同和统一的地区认同。同时,由于长达数百年的俄罗斯化过程,整个半岛的符号体系完全俄罗斯化,无论是地理名称、城市雕塑、政治符号抑或是文化标签,都被打上了鲜明的俄罗斯印记。在原苏联空间内复杂的族群分布状态下,乌克兰中央政府无力主导克里米亚的身份认同建构。而克里米亚人为了平衡来自基辅的外在压力和来自鞑靼人的内在压力,继续维持并强化本就在本地区占据主流地位的俄罗斯民族身份,不可避免地选择了继承苏联所赋予克里米亚的所有身份符号,并重新寻回沙俄时代的历史叙事,强化自己的俄罗斯身份。在俄罗斯身份认同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克里米亚在20世纪90年代就产生了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分离主义运动,在1994年,整个分离主义运动达到了高潮。时任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有利的国际背景,在没有产生冲突的情况下瓦解了90年代的分离主义运动,但始终没有办法推动克里米亚地区形成乌克兰身份的建构。最终,在2014年3月,身份认同的困境最终成了克里米亚事件的导火索。克里米亚事件的发生也再次证明,身份认同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决定国家或地区的命运,但是如果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或地区长期无法摆脱身份认同的困境,那么它始终都将成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99.
缅甸若开邦罗兴伽人的生存与发展引起全球关注,而对罗兴伽人的介绍、分析绕不开一个话题——身份问题。作为一个群体,罗兴伽人存在族群身份和公民身份两种角色。从族群特征来看,罗兴伽人的族群特征是明显的,且族群认同较高。但从1982年《缅甸公民法》来看,罗兴伽人未被承认为缅甸本土少数族群,亦未被赋予公民身份。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原本广泛存在于世界上多族群国家的族群认同与公民认同之间的矛盾在罗兴伽人身上演变为另一对事实上的矛盾:罗兴伽人处于一个内部较高的"自我假定"的族群身份认同与未被"他者赋予"族群身份、公民身份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使当前罗兴伽人身份认同陷入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200.
禁止媒体披露未成年犯罪人的身份信息是少年司法体系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保护未成年犯罪人"最大利益"的根本措施。虽然该项"保密原则"受到了很多的非议,但是大多数国家仍旧依据"保密原则"来对未成年犯罪人的身份信息进行保护,并且这也是保护未成年犯罪人利益的必然要求。虽然我国也有关于禁止媒体披露未成年犯罪人身份信息的规定,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规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