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7篇
工人农民   43篇
世界政治   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221篇
中国共产党   358篇
中国政治   836篇
政治理论   172篇
综合类   2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公安院校学生完成学习以及毕业后履行工作职责的重要保证和基本条件.提高公安大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是我们亟须研究解决的新课题.这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公安院校各方面的力量来齐抓共管.其中,公安院校卫生所应在这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力作用,切实抓好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洛夫 《唯实》2003,(4):88-91
“五四”运动以来 ,许多新文学的作家、评论家、诗人都在不断地探讨一个问题 ,如何把中国的现代文化传统和古典的诗歌 ,与西方现代主义的美学有机地融合起来。我在台湾几十年来也一直探讨这个问题 ,而且做了一些实验。我觉得 ,一个民族的文学不能老是守旧 ,抱着传统不放 ,必须要有所创新 ,但是 ,创新还要有传统作为固有根基 ,作为营养的土壤。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 ,传承和创新不是二元对立 ,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传承 ,创新就会因为缺乏一种强大、有力而深厚的文化背景而显得疲软 ,而且还会在孤独的创作过程中找不到自己的方位而迷失。对于…  相似文献   
13.
《党员文摘》2006,(12):F0002-F0002
这是一位高位截肢的游泳运动员在水池旁锻炼身体的照片,他利用双臂来保护身体平衡,在这个宽敞的游泳馆里,平静的不面即将被他打破,激起鲜活的生命之花。生活让他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是依靠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他取得了比正常人更杰出的成绩。事在人为,只要有一颗坚毅的心,任何人都能成功,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多年,残疾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庞跃辉 《探索》2005,2(3):88-91
邓小平美学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其精髓主要体现为:继承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鉴别和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是正确处理审美共性与审美差异的关系,建立正确审美标准的重要前提;大力建设“两个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培养“四有”新人,是积极开展审美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必须将文艺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把握文艺独特的创作规律和表现形式,才能积极发挥文艺的审美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家 《小康》2005,(7):78-78
翻阅香港著名画家周天黎的画集,就如在读屈原的《离骚》,杜甫的诗歌,倪云林、八大山人的画作。其逸笔奇画,一腔正气、悲天悯人的激越情怀;其功力之深厚、艺术之凝练,实在令人惊奇、感慨。身处万丈红尘,面对社会风气一天天变得奢侈浮华的现实生活,很少有人像她那样对绘画怀着如此绝对的情感、如此纯粹的艺术态度、如此强烈地表达着对人类价值的终极关怀。她不是以娴熟的笔墨游戏人间,她的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诚的灵魂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有时甚至在轻中蕴含着重,以饱蘸浓墨的冷艳之笔,解构历史的血腥与疯狂和求索生与死之间的深邃玄缘。她…  相似文献   
16.
孙湘明 《湖湘论坛》2002,15(3):49-50
我们的前人用自己的观物方式、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实践着绘画上的散点透视、意念性色彩、抽象性线条,以及俯观仰察的超时空组合。他们在审美理解上崇尚“意足不求颜色似”或“意到笔不到”的观念。中国古代美学很少从美的本质进行讨论,认为任何语言或文学符号都不会与事物完全对应,要真实理解事物,只能靠领悟的最高境界。因此讲究“神会”、“意趣”、“传神”、“气韵”等。由于主要从心理方面进行阐述,所以便引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对客观事物美的解释。正因如此,导致我国古代绘画追求的目的在于“象外之意”的绘画造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我们相遇一个人,用来判明他的时间需7秒钟功夫。这段时间内的交往接触并不需要语言。我们有意无意使用眼睛、面部、身体或姿势来启动我们的真实感觉,同时也引起了一连串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18.
试析生命美学的人学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学的发展历史呈现出人学的维度,生命美学立足于审美是人的生存方式这一命题,肯定了现实的生命存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点,美在于超越中实现人的精神自由,是在人性的完善与提升中实现向人的生成,只有生活在审美境界里人才真正成为人,即人全面地占有自我的本质。生命美学具有人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凡事都有个规矩,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去做就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体育锻炼也需要如此。目前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很多人渴望从冬季"蛰伏"的状态中走进温暖的阳光里,伸伸手腿,弯弯腰,既充分享受春光明媚的感觉,也希望在良好的天气中把身体锻炼好。可您知道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将需要辅助器具。借助辅助器具,残疾人、老年人、身体功能出现暂时障碍者及有辅助器具需求的各类人群.可以最大限度地补偿功能和改善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