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51篇
中国共产党   118篇
中国政治   137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耿生 《群众》2012,(4):25-25
钟灵毓秀,千古秦淮。悠悠的秦淮河是古都金陵的起源,孕育了南京繁盛的商贸、荟萃的人文和醇厚的风情。  相似文献   
12.
执壶天地     
高古瓷中的执壶,又称注子、注壶、偏提、壶。执壶壶身的造型及口、盖、系、流、柄的变化,体现着各个王朝不同的审美情趣,标志着该执壶的烧造年代,是古陶瓷中执壶断代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12年5月10日,由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和长宁区纪委共同举办的党风廉政建设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图片展正式开幕,本次图片展以“筑起反腐倡廉的文化长城”为主题,分为“激浊扬清、警钟长呜、清风廉韵”等展区,这是该院创新宣传形式,运用图片、影像等多媒体手段,对党员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的新举措、全区3600多名党员干部参观了展览,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观看图片展,进一步增强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蒯惑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湖光水韵     
张冰辉 《当代广西》2012,(16):57-57
湖是大地的眼睛。一座城市,倘若城中有湖,便如明眸善睐的少女,会让人遐思绵绵,印象深刻。远的不说,就说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哪一处不让人誉为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1990年盛夏,我从古城长沙移居绿城南宁。南宁城中的南湖是有名的景致,堪称南宁的一颗明珠。湖上连接南宁"绿色长廊"民族大道的南湖大桥,便捷了两岸的交通。每到节庆日,桥两边的人行道上摆满艳丽的鲜花,阳光下,鲜花在和风中摇曳,妩媚娇艳。2010年,湖底修了一条隧道,  相似文献   
15.
鲁秀珍是一位地道的东北人。1999年退休后,随丈夫王观泉先生移居上海,成了一位“新上海人”。由于他们的独生女儿定居在美国,故而,他们二老也成了一对典型的“空巢老人”。因为地域、语言、风俗习惯的不同,鲁秀珍更有一种双份的孤寂。 然而,她得到了上海人的关怀。她先后被吸收参加了华阳侨联的英语班,还当了十来年的班长,之后,又参加了英语唱歌组,更是与上海人打成了一片,增进了友谊,消除了孤寂……她满怀感恩之情,为本刊记下了她心中的“暖巢”。  相似文献   
16.
田晓辰 《当代思潮》2012,(4):120-122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小时候就是有名的“小画家”,您六岁时在王府井的和平画店看李苦禅老先生等书画名家现场作画,大师们看您也很爱画就收您为徒,他们对您此后艺术风格的形成有什么影响吗?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1月6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公安局民警、二级英模于尚清因病逝世。第二天,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杨焕宁惊悉于尚清同志逝世的消息后专门作出批示:"他不仅是视死如归的英雄,还是为周边群众扶危济困的善人。谨向于尚  相似文献   
18.
19.
谈萧 《法人》2006,(4):34-36
考察山西票号身股制与现代MBO之间的关联,对中国推行现代MBO有着诸多借鉴意义。当前我国企业实践MBO应吸取山西票号的教训,适当限制管理层持股的份额  相似文献   
20.
康德针对绝对空间展开的继承性批判成为重构空间思想的必由路径,他用“绝对纯粹”来替代“神秘经验”,这是一个非神学的空间阐释框架,被誉为“哥白尼式革命”。在划清和传统空间观念的界限之后,康德以“经验”和“先验”为视角来廓清自己的理论构想并论证得出空间的重要属性:经验实在性和先验观念性。从这一结论亦不难看出康德对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的贯通融合,即主体凭借空间化的表象,将内感官之“我”视为审美对象,这实际是上承“先验感性”中的论述。除此之外,康德空间观已预设了现象学的基本判断,这实际上开启了空间研究从经验性走向境域化、从形而上走向“具身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