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2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2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痴呆,最早出现于唐代孙思邈所编集的《华佗神医秘传·华佗治痴呆神方》中。明清及以前,“痴呆”多作为癫、狂、痫的症状描述。至明清时,始有“痴呆”专论。历代医家对于痴呆病病因的认识,多责之于“虚”“痰”“瘀”三方面。痴呆病常虚实夹杂,病位在脑髓,尤以肾虚为本,同时,与其他脏的功能关系密切。其论治以培补五脏、活血化瘀、化痰开窍、调畅情志为主。  相似文献   
162.
对3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验案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医病机和证治特点。患者多因感受湿毒之邪所致,病位在肺,涉及其他脏腑。用药宜选苦辛、芳香、淡渗之剂,药性清灵,重在醒脾运化,忌用寒凉克伐之剂。疫疠湿毒之邪可从寒化而伤阳气,或从热化而成湿热,又或从燥化而伤阴,故临证须把握动态变化,疫病的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需灵活辨证,考虑情志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顺应异法方宜,重视舌象辨证,才能做到精准施治,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分析安徽省亳州市8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辨证论治特点。方法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进行辨证分型和辨证治疗。结果 84例患者中,临床治疗期湿毒郁肺证54例,寒湿阻肺证26例,疫毒闭肺证4例,分别选用清肺排毒汤1、2、3号方治疗;恢复期肺脾气虚证68例,气阴两虚证16例,分别选用自拟康复1、2号方治疗。结论 亳州市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期主要中医证型为湿毒郁肺证(湿热并重)、寒湿阻肺证(寒微湿重),疫毒闭肺证少见,恢复期肺脾气虚证多见,气阴两虚证少见。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和亳州市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64.
胆囊癌是常见的消化系肿瘤之一,目前西医针对胆囊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胆囊癌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瘤毒病机理论认为元气化生异常,瘤毒内生,胆囊正气虚衰,瘤毒稽留胆囊,在其他致病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肿块,发展成胆囊癌,并进一步向他处转移。临床根据常见症状将胆囊癌分为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瘀毒内结证、肝肾阴虚证及脾肾阳虚证5大常见证型,瘤毒病机理论以“稳化生、扶正气、清瘤毒、调病络”为治疗总则,治病求本,标本同治。在清除瘤毒的同时,提升机体正气、改善内环境,使机体达到“邪去正安”“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控制胆囊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5.
勘误     
程玉峰等发表在本刊2020年第2期的论文(《亳州市8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证论治分析》)的基金项目和通信作者更正如下: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厅面上攻关项目(202004a0702001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应急专项(2020ZYLCYJ05-2).  相似文献   
166.
目的 观察滋阴凉血化瘀止血基本方辨证加味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 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7例小儿HSPN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n=37)和西药组(n=30),中药组患者口服滋阴凉血化瘀止血基本方的辨证加味方,西药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连续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中药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不同证型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均显著降低(P<0.05),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血浆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CT变化率大于对照组(P<0.05),PT变化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PLT、APTT、Fib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滋阴凉血化瘀止血基础上辨证治疗小儿HSPN,其临床疗效优于西医常规疗法,两者对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67.
从治则治法源流,治则与治法区别,治则治法的特性,治则治法与方证关系,以及治则治法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疗效研究、不同治法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中医治则治法进行理论探讨,同时指出治则治法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同种疾病动物模型治法各异、功效雷同,理法方药紧密联系不够,治则治法研究中存在探索证实而不证伪等.  相似文献   
16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22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合并采用中医药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疗法。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探讨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中医临床病情的演变规律,为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SARS临床发热和胸部片不同时期的表现为客观依据,人为地划分为Ⅰ、Ⅱ、Ⅲ期,观察中医临床症状出现的频率和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中医临床症状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结论:SARS中医临床病情演变是按“热毒→实(肺)闭→气虚”变化,同时有临床症状恢复呈“实短虚长”,不同时期兼夹证不同等特点,并提出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0.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 ic superfic ial gastritis,CSG)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由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引起,病理上以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有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并在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以及呈现以红色为主的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同时伴有灰白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