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187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被告人刘卓志,男,1953年11月出生,汉族,吉林省双辽县人,大学文化。原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曾任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盟长、中共锡林郭勒盟盟委书记。2011年8月5日,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被告人刘卓志受贿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1年7月21日指定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侦查终结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于2011年  相似文献   
122.
专家出庭制度若干问题探讨——以刑事诉讼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第192条第2款、第4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适用鉴定人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这里"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一般意义上应当被理解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专家"②。因此,该条规定也就标志着具有我国特色的专家出庭制度在刑事诉讼中正式确立。诚然,专家出庭制度业已创设,但是专家出庭是以何种身份?依照什么程序?享有哪些权利和履行哪些业务?从修改后刑诉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司法解释来看,相关制度规定尚付阙如,需要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3.
时评     
《中国律师》2011,(8):87-87
北海律师“伪证案”维权律师团成员遭围攻 7月18日.为“裴金德等涉嫌故意伤害罪案”、“杨在新等4名律师涉嫌妨害作证罪案”担任辩护人的杨金星等律师在北海开展工作期间,遭到大约20名不明身份人员的围攻,导致不同程度的受伤。北海警方声明,称系伤害致死抛尸案被害人家属得知外地律师为被告人辩护表示抗议引发冲突。  相似文献   
124.
王云飞 《法制与社会》2013,(17):260-261
从古至今,刑事案件在各类案件总量中的比重是较大的,一直是人们高度关注的一类案件,但是在当今中国,刑事案件比例不断上升的时候,律师却对刑事辩护敬而远之,这是由于我国法律对辩护人责任的规定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实践中刑事辩护成功率低、律师办理刑事案件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其主要问题有诉讼构造不合理,控辩不平等;缺少程序性辩护权;律师刑事辩护的风险大;以及无罪推定原则的"虚假"适用等原因。本文详细分析上述问题,并结合外国立法经验对我国辩护人在刑事审判中实际责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5.
"北海律师事件"再一次将刑事辩护所面临的诸多难题暴露出来。作为刑事诉讼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理论上的独立、平等、自由的辩护人在实践中却是行动的矮子。刑事诉讼法所赋予的调查取证权不但不可能得以有效落实,反而有可能成为扼杀律师刑辩之路的杀手锏。这也是近年来刑事辩护不断弱化的主要原因。刑事法治关乎人的最基本权利,刑事法治水准的高低最能彰显整个法治发展的水平。在类似的事件中,除了律师群体有值得提升的空间外,司法机关也存在值得反思、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26.
从程序上讨论李庄案,核心问题并非李庄行为的定性,而在于李庄行为怎样被定性。从考察德国的刑事辩护人理论以及相关司法判例出发,研究德国刑事辩护人的权利以及辩护人和被告人的微妙关系,用以证明李庄案审判结果的正确。  相似文献   
127.
被告人李仕彬,男,1963年11月9日出生,汉族,硕士研究生文化,原系四川省内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曾任中共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区委书记。2011年6月17日,因涉嫌滥用职权罪被逮捕,2011年8月16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一个月。被告人李仕彬滥用职权、受贿、贪污案,由四川省人民检察院于2011年6月...  相似文献   
128.
修改后刑诉法第182条标志着我国庭前会议制度的确立。在起诉、审判之间植入庭前会议程序,符合刑事诉讼的规律。但具体如何运作,法律及司法解释都没有详细的说明。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推动庭前会议制度的理解与适用。一、庭前会议程序的功能定位庭前会议程序,是指在开庭审理前,人民法院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与审判相关  相似文献   
129.
王长林  刘雪飞  王征 《法制与社会》2013,(34):134-134,136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关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诉讼权利保护的规定尚需完善,同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执业过程中维护诉讼权利的意识尚需提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权利保护需要控申部门积极宣传该程序的同时,积极完善现有程序.  相似文献   
130.
正一、庭前会议的功能定位(一)庭前会议的功能为了实现庭审的集中、充分、高效审理,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这一被约定俗成地称为"庭前会议程序"的全新制度设计,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刑事诉讼制度发达的国家都比较重视庭前准备程序包括庭前会议程序。例如,英国的答辩和指示的听审程序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