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65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这两次中日战争对所有中国人来说,始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然而,正如人类历史上的悲剧总能比喜剧提供更丰富的人生哲学的启示一样,两次中日战争的历史,是我们民族集体经验中的富矿,只要我们客观、冷静并理性地考察它、分析它,就能从中发掘出有益于我们更成熟、更理性地应对未来挑战的经验与警示的资源。甲午战败:中国陷入"墨菲效应"陷阱首先要介绍一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相似文献   
12.
龙向阳 《求索》2007,(8):199-202
从世界体系思想来看,所有非内生型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一个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融入”的历史进程,这个进程就叫“近代化”。受近代史与近代化研究的影响,中国学界对“外交近代化”进程的存在及其概念与内涵等问题的研究一直处于争议状态。本文认为,“中国外交近代化”就是特指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化时期,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以国际法观念为主导的近代西欧“条约体系”转型的过程。它介于历史学、国际关系学、外交学和政治学之间。“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完成于1943年的开罗会议。受近代国际体系的制约,制度性的不平等是其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13.
论沈葆桢加强台湾海防 倡导台湾近代化的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4年日军入侵台湾,沈葆桢受命为钦差大臣,两次巡台,积极加强台湾防务,捍卫中国的领土主权。事件结束后采取了添设郡县等一系列善后措施,成为台湾近代化的倡导者和奠基人。督江期间仍大力支持丁日昌开发台湾加强台防的措施,并密切注视日本觊觎我国领土钓鱼岛等岛屿的阴谋活动。  相似文献   
14.
南网 《中国减灾》2010,(7):56-56
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是清史中举足轻重的人,也是最有争议的人,他在宦海沉浮四十年,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卖国贼”。但就是这位“卖国贼”,倡办洋务,修铁路、开钢厂,学机器制造,操练北洋、南洋水师,为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并且卖官筹集赈灾款,对我们近代的赈灾和慈善事业起到了开拓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玉青 《传承》2008,(18):100-101
当世界历史从古代跨入近代,中国社会在西方殖民者炮声隆隆之后也缓慢地向近代化的轨道迈进,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国民未及作好心理准备就已涌入社会近代化的大潮。而在整个社会变迁中,妇女解放程度标志着社会进步程度及文明水准。贵州虽然偏安一隅,社会近代化进程缓慢,但妇女参与并推动了这一进程,仍是社会近代化大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英国法的近代化孕育于英国独特的政治体制中,通过普通法与罗马法、教会法的融合,和衡平法的引入,英国法实现了自身的近代化转型,这些步骤的推进侧重了对自身政治体制的挖掘。正是这种努力,实现了英国法稳健的近代化转型,这让我们思考,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法律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的会馆到近代的商会,商业组织也经历了一个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近代化过程.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政府和两者的互动关系也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反映中国近代时期的真实历史,并探讨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晚清新建陆军与自强军产生于清王朝抵御外侮、维护封建统治需要的共同背景,发展过程中在诸多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但二者却结局迥异。新建陆军最终孕育演化成在近代中国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北洋军阀集团,而自强军虽然在1901年为袁世凯吞并,其对南方新军的影响却一直延续到以武昌新军官兵首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9.
《大清民律草案》作为中国第一次对外来法制和固有法制进行整合的尝试,其亲属制度是在对传统法的继承和变革中实现的,这集中体现在其与传统服制的关系上。草案中亲属分类、亲属范围和亲等计算方式的选择都受到传统服制的影响。但作为一部新式法典,草案也做出了一些变革,现代亲属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制度得到确立,如重视血缘、不论尊卑、相互主义等,奠定了近现代亲属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清末的“中体西用”论在处理历史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上是折中主义的 ,也不适合于历史的发展。“东亚价值观”或“儒教资本主义” ,作为“中体西用”论的现代翻版 ,也包含着矛盾和危险性。近代化和科学具有普遍性 ,但其实现和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地域和国家具有特殊性。不能把近代化和科学同西方看作是一个东西 ,以实现近代化和发展科学的名义无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 ;也不能对东方传统采取极端保守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