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91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66篇
政治理论   57篇
综合类   10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272.
王阳明的致良知,注重“致”字的双向功能。阳明的良知,是时时德性知性结合,时时心理为一。良知是个动态之物,它合增长知识、磨砺德行为一。每一个致良知的行为,都会有这两个方面的收获:知性的明敏和德行的深粹。王阳明一生的实践实际上是一种示范,它指示着一种方向:以道德统领、带动知识,以知识辅翼、促进道德,两者相辅相成,在实践中收合一共进之效。  相似文献   
273.
也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些年,中国法学正依循着"知识—文化法学"的进路前行;法学研究越发成为疏离社会现实而自闭、自洽和价值自证的文化活动。受此影响,中国法学对法治实践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正不断减弱。形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法治实践并不完全符合法学人对法治的愿望和期待,从而导致一部分法学人放弃对法治实践的关注和参与。本文认为,中国实行法治的主要难点在于,传统法治理论以及西方法治模式中被认为具有普适性的某些原理、原则以及制度遭遇到中国具体国情的挑战。因此,中国法学应当立基于"法治的中国因素",直面中国的法治实践,对在中国这片土壤中如何实行法治做出自己的回答,为中国法治的创造性实践提供应有的智慧。  相似文献   
274.
谢晖 《法制博览》2024,(9):31-33
虚拟仿真技术嵌入刑事审判实训课程教学,具有优化实训教学环境、增强学生代入感和量化教学评价等应用优势,但同时也面临成本高昂、认知不足、重虚轻实等现实困境。因此,有必要从强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师认知、注重虚实结合等方面寻求虚拟仿真技术嵌入刑事审判实训课程教学的应用进路。  相似文献   
275.
党的纪律建设关乎党的兴衰浮沉,关乎党的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高度重视纪律建设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的纪律建设架构先后经历了初步形成、基本定型和成熟发展等三个相互接续的历史阶段。系统探析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架构的实践进路,对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锻造敢于涉水、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76.
新发展理念与共同富裕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与紧密的互动耦合性。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贯通、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从动力源泉、总体布局、永续发展、空间拓展、共建共享等层面,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明确的思想指引和清晰的路径指向。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和促进共同富裕,需要秉持系统思维,以全方位的创新发展铸就共同富裕的充裕物质基础、以多维度的协调发展设计共同富裕的科学总体布局、以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绘就共同富裕的浓郁生态底色、以多领域的开放发展开辟共同富裕的广阔实施空间、以多层面的共享发展壮大共同富裕的多元主体的能动力量。  相似文献   
277.
278.
李吟 《证据科学》2021,(1):54-72
为了深入认识司法证明的性质并对其操作性规则进行更为合理的改革,西方法学理论家们对各种司法证明的概念化理论进行了研究.相对似真性理论,是在反思原子主义进路的司法证明概念化理论—概率论的基础上,基于解释性观念和整体主义提出的新的替代性理论.它源于古希腊时期的似真性理念,在近现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逐渐发展为关于真实...  相似文献   
279.
侯瑞雪 《河北法学》2006,24(10):7-11
伯克利学派是在工具主义思路和改革法制、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向下探求一种规范主义的法社会学,力图超越自然法和法律实证主义的二元对立,重新整合法律、政治和社会的理论.伯克利学派的理论纲领主要沿着一种整合进路展开,其中所运用的发展策略对其法律理想类型的建构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自相矛盾:强调法律的"内在动力"而忽视外部条件;法律理想类型的构建与强烈的社会改革倾向之间呈现一种紧张,从而弱化了这一理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0.
关于经济法的本质,"增量利益说"打破了学术界主流的"协调说"和"干预说"的疆域,提出了全新而独到的理论—传统私法和公法调整的是存(减)量利益关系,而经济法调整的是增量利益关系。"增量利益说"的立意在于:一是在调整对象问题上彻底摆脱了与传统私法和公法纠葛不清的局面;二是确认剩余权为经济法的法权利范畴,澄清了传统法权理论在企业法中的误解;三是从社会化生产入手研究经济法,从而避免了误入经济行政法和民法特别法的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