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18篇
中国共产党   101篇
中国政治   153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当前廉租住房保障退出机制存在不少问题.为合理利用有效的住房资源和社会公平,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廉租住房保障退出的配套政策和法律体系,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和监管制度,不断提高住房保障对象劳动力市场能力,并采取不同的住房保障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542.
目前,我国经济渐入"新常态",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空间、利润空间的制约瓶颈日益显现。实现"两业"的有机联动发展,不仅是"两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关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研究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两业"联动内涵、机理、动因、演化路径、现状、发展瓶颈及建议等进行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43.
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指标双增长的现状下,如何缓解农村与城镇、地区之间土地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值得深入探究。以宅基地发展权为依托,构建进城农村村民有偿退出宅基地的全域性政策工具——宅基地复垦票,提高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率,解决进城农户租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构建城市建设用地持续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544.
贵州省的国有资本比重偏高、经营效率低下,有待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进一步退出。但由于国有企业资产难以变现、人员安置困难和沉重债务难以化解等问题,国有资本的退出变得困难重重建议通过统筹国有资本退出资金的使用、采取灵活的方式安置职工、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来加快贵州省的国有资本退出。  相似文献   
545.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有偿退出已在多地实施。但存在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和利益受损、退出的补偿标准和程序混乱、缺乏相关配套措施和后续治理措施等问题。通过实证调研和分析可看出,闲置宅基地退出的启动主体、地理位置、配套措施是否完善等多方因素对退出成效有影响。坚持自愿原则,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下,制定明确补偿标准和程序,加快建立相关配套机制,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切实强化履行政府职责,最大限度地发挥宅基地作用,促进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546.
沈毅 《人民论坛》2023,(1):70-73
“选择恐惧症”日益成为当代中国青年面临的突出问题。每一代青年都有每一代的“选择”,当代青年群体拥有相比于过去青年更多样的就业道路,却也更加不知、不敢做出人生中适合自身的各种选择,特别是一些学历较高的青年甚至出现了“逃避就业式考研”以至“逃避就业式读博”等新现象。部分青年在职业或学业方面的“选择恐惧症”,常常是各个行业过度“内卷”的后果,而客观层面较低的退出可能性与主观层面家庭主义导向的过度成就动机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过度“内卷”的再生产。“选择恐惧症”不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特有现象,东亚地区日韩等国早已显现了“内卷”现象与青年“选择恐惧症”问题。某种程度上,缓解青年对于未来焦虑而难以决断的“选择恐惧症”,需要更为完善的分配制度与更为宽容的多元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547.
政府引导农民规范有序退出农村宅基地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更是政府民本价值的体现。实践中,农村宅基地退出中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低、补偿标准不合理和农民配套权益保障不力。强化农村宅基地退出政府责任,不仅应建构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法律制度体系,而且要保障退出农村宅基地农民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不仅应加强退出农村宅基地农民社会保障,而且应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政府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548.
房绍坤  袁晓燕 《探索与争鸣》2023,(4):112-124+179
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应首先明确进城落户农民是具有主体指向性、阶段过渡性、现实长存性、时代性的特殊农民群体,其土地权益应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其相关权益。当下,应详细梳理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保障困境的利益主体多元、侵害行为隐蔽等表因,解答农村产权个体归属、进城落户农民成员身份、权益属性抉择等深层疑问。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保障的策略,应以平等与自愿为价值导向,通过涉农改革进一步彰显土地权益之财产性,构建法治化与渐进市场化的有偿退出与转让机制,并依据其成员身份保留这一群体在农村的后路,使进城落户农民各取所需、进退皆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