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8篇
法律   34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58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疯狂的翡翠     
钱振峰 《检察风云》2013,(6):110-111
翡翠之王 翡翠作为玉中之王,始终受到很多投资者的追捧。这些年来,因为受原料价格上涨以及游资炒作等影响,翡翠作品的价格更一路飞涨,有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间,翡翠的平均涨幅超过20%,而在近两年,翡翠的年涨幅超过了30%,上涨幅度之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由此演绎了一出又一出“疯狂的石头”的喜剧场面。  相似文献   
112.
2009年12月14日《北京日报》刊登彭俐的文章,“蚁族”是最近流行起来的一个词汇,用来代指那些聚居在城市中的低收入大学毕业生群体。在一些人的口中,这些往日的天之骄子正挣扎在温饱线上,疲于奔命,好不凄惨,大有悲情怜惜之意。且不说所谓“蚁族”的概念是否真的切准实际,单就一些人动辄制造概念、名词夺人眼球来说,这种标签式炒作的泛滥,无疑对社会风气有害无益,实当引起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113.
叶金荣 《检察风云》2010,(13):36-37
新国十条的重点在于控制房屋的贷款,以此间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炒作,从而发挥政府在稳定房价和保障住房方面的职责,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康。不少人对国十条的出台抱有极高的期望,认为房价将因此而获得控制,低房价的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14.
日前,一饼标价26666元的冰岛老寨“树王”普洱茶,再次令业界昨舌不已。在全国各大茶市行情看跌的背景下,云南普洱茶的逆势飘红,显示经历数年前大起大落后的普洱茶,正在再次被炒作资金推上“过山车”。  相似文献   
115.
刘武俊 《人民政坛》2012,(10):40-41
近年来,躲猫猫、药家鑫案、小悦悦等司法类事件在网上曝光后,引发了广泛关注,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进一步显现。但网络媒体在报道过程中也存在监督无序、信息失实、恶意炒作,甚至存在网络审判、影响正常的司法审判等问题。笔者认为,应努力构建司法与传媒的和谐关系,妥善处理好独立审判与舆论监督关系,防止出现被非理性舆论左右司法审判的“媒体审判”局面。  相似文献   
116.
正"大数据"名词的出现已经两年有余,云、物联网、大数据、社会网络从简单的概念炒作逐步显示出其实际的含义和用途。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可在全球范围即时传播、互通互联成为既定事实,并由此带来人们对携带信息物品互通互联、享受智能生活的渴望。于是,"云"成为巨量存储先进技术的代名词,而借助"大数据"来进行专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成为一种趋势。"云存储"、"云计算"技术正当其时的出现,带来了大数据时代,也带来了远程教育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7.
个性话     
我们和我们周围的许多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对一些群众生活之艰难可能缺乏切肤之痛。这些局限,容易使我们以个人的体验代替群众的感知,以发展的艰难作为难以解决民生困苦的托词,以过高的利益诉求掩盖群众工作的不力,以舆论的炒作回避对工作过失坦诚的检讨。  相似文献   
118.
《法人》2013,(10):13-13
假设中国民间资本可以大举进入金融行业,办了较多的民资银行,不仅不能缓解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的局面,这些民间资本还可能象唐僧取经一样,面临81难。  相似文献   
119.
WTO是一个大而专的题目,好不容易逮着个WTO,没有哪家媒体会白白放过这个难得的炒作机会。可有人炒着炒着就离了谱,什么“汽车5折就能买”,什么“彩电便宜得可以在卫生间也摆一台”,什么“人人兜里都揣着几份洋保险”……听着怎么都有点儿“包治百病”、“无效退款”的味道。事情真有那么美妙吗?  相似文献   
120.
王炎龙 《人民论坛》2022,(15):76-79
新的网络症候“热度排斥症”在年轻人中流行。年轻网民逐步对风头强劲的内容保持警惕态度,甚至产生排斥感,反映出其在“人造热度”轰炸下对消费信息的不信任。“热度排斥症”本质上是社交媒体场域中平台与用户的一场博弈。热点信息的野蛮生长催生了年轻人的应激反应,而年轻人媒介素养的提升则促进了理性审美的成长。“热度排斥症”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病毒式营销的自发反抗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