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各国政治   39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1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717篇
中国共产党   1187篇
中国政治   1406篇
政治理论   846篇
综合类   1090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394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51.
社会秩序分为事实秩序和价值秩序。当代社会秩序在资本逻辑的统治下,作为“事实秩序”遮蔽了“价值秩序”,因而发生了社会秩序的异化。所谓“秩序异化”是指在资本逻辑支配下所形成的“事实秩序”对“价值秩序”的遮蔽。进一步,为与秩序相区别,异化的秩序被称为“束框”。  相似文献   
85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实证会计理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运用。但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实证会计也有其适用范围,因此,应根据客观条件的需要,扬长避短,有选择地予以运用。  相似文献   
853.
秦醒民 《海南人大》2007,(10):10-15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把这几年自己从事地方立法工作的一些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感所悟,进行阶段性的回顾小结。然缺乏论述的深刻性和严谨的逻辑结构,故称之为“说三道四”。  相似文献   
854.
试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国文 《岭南学刊》2004,2(4):17-19
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终点,既符合逻辑终点的定义与特征,又符合邓小平理论自身的实际情况。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作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855.
我国刑法学界有观点认为,依照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能够直接推论出,刑法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也必须遵循“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否则便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这是不符合逻辑的。解决此问题应当遵循逻辑原则。刑法原则、规则的适用范围不应扩张至其逻辑倾向衰竭的场合,在其逻辑倾向强烈且没有衰弱的时候应当受到尊重而不宜被强行扭曲。在我国,刑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判例均不属于刑法的渊源,不受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限制。相反,刑法解释具有与解释文本即刑法同步的时间效力。  相似文献   
856.
论罪名定义     
罪名定义是揭示罪名概念内涵即犯罪本质特征或主要特征的逻辑方法。我国刑法中罪名定义有三个特点。制定罪名定义的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罪名定义是犯罪构成要件的综合,共有六大类型。制定罪名定义时我们应避免犯三种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857.
周书俊 《岭南学刊》2004,1(1):72-75
自我选择作为一种存在,不仅是一个伦理学范畴,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对此给予科学的回答。自我选择的逻辑起点在于自我存在,而自我选择无非就是自我存在的不断充实。自我选择体现了自我存在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58.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伴随国家产生而出现的一种现象。随着人类社会形态的不断演变,政治也会相应演进。政治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政治,这是政治发展的逻辑。这一逻辑是依托政治形态的主要载体———国家来展示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识政治现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即时性和长久性、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相似文献   
859.
张娓军 《新湘评论》2010,(11):63-63
恩格斯在此从道德的历史与逻辑的发展上批判了超历史、超阶级的永恒道德论,深刻论述了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恩格斯认为道德并非像杜林所说的那样,它不是从来就有、永恒不变的,道德产生于原始社会,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各阶级都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凌驾于一切民族和时代之上的永恒不变的道德是没有的,且“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860.
本文重新检讨了巴黎手稿作为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的合理性问题,指出正是由于它浓厚的伦理学色彩,混淆了“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本质差异,从而经常导致美学研究淹没于伦理学之中。当代美学只有弄清楚它与伦理学的本体区别,才能完成关于它自身存在的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