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8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1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707篇
中国共产党   1161篇
中国政治   1373篇
政治理论   829篇
综合类   1058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389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周兴生 《法商研究》2005,22(4):58-63
道家原省决案模式的优点在于其系统性。经由“法意所随”的把握,纯实证的、违背历史精神的决案可被合理调制。同时,动态决案调制的保障来自道家的衡平机制,其诀窍在于决案者去私。  相似文献   
962.
非公有制经济的再生和发展,应该说主要是党和国家政策调整的结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是为了使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与党的建设之间事实上的这种逻辑关系,充分说明了国家因素与“地方性知识”的良性互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3.
法治时代的法律位置——认真看待法律逻辑与正义修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应该进入法治时代,在这个时代政治与法治并驾齐驱,在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重新塑造法律的权威。实现法治需要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法律方法论。然而,法治的实质合法性是以追求正义公平为前提的。为达到和谐社会思维决策中的正义修辞不可缺少,没有正义等法律价值的修饰,法治会失去终极目标而不具有合法性。要想使法治具有可接受性,逻辑推演的解释方法和修辞论证的方法不能缺位。认真对待法律逻辑与修辞可以支撑起一个被称为法治的时代。  相似文献   
964.
<正>一、问题的提出法律无疑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但同时也是一种规范性现象。"我们声称法律既是社会性的又是规范性的,其实是想说,法律是一种社会制度,但这种社会制度可以系统地生发(或者至少可以生发)出行为的理由(reasons for action)。"〔1〕正是由于法律所  相似文献   
965.
论税权二元结构及其价值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关于税权概念存在着一些争拗,而税收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的引入和运用,有助于对税权内涵及其本质的深层解构。显然,税权作为国家税权力与纳税人税权利的统摄,并非仅仅是一种语义上的概括,而是税权力与税权利互为债权债务关系表里的必然,其主体不仅包括行使税权力的国家,还包括授权国家行使税权力的纳税人,而且始终以保障纳税人权利的良好实现为依归。本文试图运用税收债权债务论和社会契约论来分析税权的概念和内涵,澄清税权的外观结构与内在本质,进而揭示宪政语境下税权结构生成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966.
尼采将自己的认识论定义为透视主义,透视主义将一切放到生命的体验中来考察,透视主义是一种对生命的直观,直观中艺术、科学、价值一体。透视主义用一句简单的话表达就是:没有真理,只有解释。这个论断隐含着尼采的实证主义立场,实证主义认为认识只是一种功能,真理没有不变的形而上学的本质,存在的只是我们对事实的价值设定透视主义与对主体性的反思相连,尼采认为,主体的观念本身就是人为的虚构。  相似文献   
967.
与国家管理模式相契合的行政法,因过分夸大公私利益紧张关系,过分强调行政优益性,过分聚焦行政行为,过分重视命令——服从,导致行政法逻辑的扭曲和行政法制化正当性的削弱。正在崛起的公共治理模式要求确立一种因认同而遵从的行政法治理逻辑。为此,第一,要反思行政法的治理机理,  相似文献   
968.
龙卫球 《中国法律》2011,(6):7-8,60,61
关於人格权立法问题,我国学术界存在人格实证主义和人格伦理主义的激烈争论。人格实证主义往往认为,宪法作为根本法,只是包括民法在内的部门法律的立法原则规定,但是这些宪法规定应仅仅被看作一种原则宣示,不得直接被授引用来裁判具体民事案件。换言之,当民法上发生权利规范甚至是自然人人格权规范的不足时,绝对不能直接引据宪法上的公民基本权利规范来弥补,也即如果需要保护人格权,  相似文献   
969.
评估主体的偏见心理是由认识上的偏差、情感上的偏向和意向上的偏执统合而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评估主体偏见心理的生成原因和机理,可以从内源性的建构生成逻辑和外源性的内化生成逻辑两个方面来分析。偏见心理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选择性识别机制和刻板化归类机制的运行而得以实现的。对评估主体偏见心理的消解应当从个体人格、群体氛围、评估制度等层面采取多种手段来进行。  相似文献   
97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须臾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整体性逻辑可以从历史逻辑与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两方面来考察。从其历史逻辑来看,自党成立以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位一体,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在于我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自在到自为、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发展过程。从其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来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逻辑关联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三维"说。"一体"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是统领一切的总问题、总原则和总要求,它逻辑地蕴涵着时代化和大众化两个方面;时代化、大众化为"一体"之"两翼",它们导源于"一体",服从于"一体",服务于"一体";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构成同一事物之"三维",它们分别从空间、时间、受众三个维度表征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图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逻辑,根本目的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做到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