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36篇
工人农民   77篇
世界政治   2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2篇
法律   1588篇
中国共产党   2974篇
中国政治   3851篇
政治理论   1336篇
综合类   19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1043篇
  2013年   796篇
  2012年   1131篇
  2011年   1048篇
  2010年   805篇
  2009年   767篇
  2008年   847篇
  2007年   714篇
  2006年   819篇
  2005年   535篇
  2004年   558篇
  2003年   590篇
  2002年   631篇
  2001年   452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312.
313.
劳动者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及追寻生命价值的本能渴望.但是他们生命的存在以及价值的实现不断面临现实的挑战,敬畏与关爱是对劳动者生命的基本的道德态度,工会在其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14.
孙向军 《理论视野》2009,(10):40-42
在当代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革,我国的政治道德正在经历一个变革、转换、失范、提升的调整过程。本文对从分析社会转型期的政治道德现实出发,论述了转型期进行政治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了确立新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培育新型政治道德人格和提升政治制度伦理的政治道德建设的整体性思路。  相似文献   
315.
和谐治理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军 《行政论坛》2009,16(1):52-5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出现和积累了各种不和谐的社会矛盾与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容回避的就是要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不同社会治理模式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异.当前我国应当选择"和谐治理"这一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型社会治理方式.以德治国与和谐治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等方面来实现的.和谐治理能否得到落实,起关键作用的是行政人员.只有行政人员以德行政,才能实现和谐治理的目标.和谐治理对行政人员提出了如下基本的道德要求:公正、仁爱、宽容、求实、节制.  相似文献   
316.
警察执法应是法治化与道德化的统合.警察执法水平的高低、执法质量的好坏,与警察执法道德密切相关.警察执法道德影响警察的内心信念,形成警察的自觉和自律,具有保障警察依法执法、公正执法和执法为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317.
论生态伦理学的生态道德教育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强调要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要求人们承认和确立自然界的价值和权利,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这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伦理观念的支撑。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当前需要大力推进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18.
善是人类道德的一个永恒话题。亚里士多德将幸福论界定为"德性——实践——幸福"的理路,他一方面强调德性,另一方面更崇尚人的"德性实践"与"善行"。德性是能够促使一个事物实现良好状态的实践性品质,它置根于人的现实活动中。德性的展开与实施需要由具有德性的个体进行"思量",这种思量就是德性的实践智慧。实施"中道"与避免不自制是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两个方面,两者共同决定了德性"至善"的达成。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看,德性的养成源自教导和社会习俗的生成,为此,教育尤其是德性教育为个体德性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的城邦德性构建论说也为我国社会和谐伦理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能而有益的范式。  相似文献   
319.
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强化生态意识,树立一种积极的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迫切问题.人类必须学会和懂得遵守人与自然交往行为中的各种基本准则,确立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树立人对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用道德来调整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约束人对自然的行为,养成对自然界和生态环境的道德态度,成为真正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3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两类措施解决道德水准下降的问题,一类是伦理制度化,另一类是政府推动的各种精神文明建设,两种措施均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第一类措施低效的原因在于没有抓住道德的根本:引导人在超越和意义体验的基础上追求向善,不能取得实效。第二类措施以总体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精神引导,失去了个体意义体验的支撑,因而处于悬空状态。当前道德建设的根本在于建构基于个体意义体验的人生信仰,这种建构需要解决三对矛盾:实用理性与意义关切、社会分化与整体性认同、意识形态与信仰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