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7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62篇
各国政治   37篇
工人农民   80篇
世界政治   23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2篇
法律   1511篇
中国共产党   3021篇
中国政治   3774篇
政治理论   1338篇
综合类   184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1038篇
  2013年   794篇
  2012年   1108篇
  2011年   1014篇
  2010年   772篇
  2009年   740篇
  2008年   818篇
  2007年   687篇
  2006年   799篇
  2005年   520篇
  2004年   541篇
  2003年   587篇
  2002年   622篇
  2001年   443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冷战结束后,一些国家多次以人道主义名义对他国国内局势进行干预。但是这些所谓的人道主义干预,在实践中往往存在着目标设定与结果效用背离的异化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人道主义干预的理念与现有世界秩序本质上并不兼容,这表现在实践和理念本身的困境。国际社会却对这一理念抱有一种持久的不切实际的道德迷思,认为它既是可欲的,又是可行的,但没有看到,在民族国家体系下,它并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在现有世界秩序未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国际社会无法彻底消除这种异化,只能将这一理念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以减少异化。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司法》2000,(9):31-32
河北省三河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06所,在校学生 12 2万人。几年来,尤其是“三五”普法以来,我们针对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探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特别注重了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根据中小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点,采取“划分学段、区别对象、突出重点、全面普及”的方法,大力开展了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在道德情操、心理品质、日常行为规范、法制观念等方面受到了综合的培养和熏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993.
一、问题缘何而起?虚无在西方哲学的开端处就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巴门尼德认为 ,既然“存在”是笼罩一切的 ,非存在就不能被理解和言说。所以他明确主张把“非存在”当作子虚乌有的东西放逐掉。但后来的哲学家并未受到局限。首先是原子论者提出了“虚空”概念。虚空被亚里士多德称为“不存在者的存在”。(1)柏拉图则明确主张突破巴门尼德“划定的范围” ,提出“非有”不是“有”的反面 ,“而只是异于有的东西”。(2)这就使问题的提法发生了重大改变。非存在、不存在者的存在和“非有” ,这些概念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和联系 ,不仅在古希…  相似文献   
994.
夏玉兰 《群众》2011,(1):66-67
常德盛的事迹在大江南北传颂,常德盛的故事让干部群众动容。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小小的村官何以受到人们如此的尊重和爱戴?人们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而这些答案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串起这些明珠的红丝线则是常德盛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超群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95.
李华芳 《法人》2011,(1):92-92
公益慈善领域更需要哪种企业家?实际上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公益慈善领域有两种不同的企业家进行竞争,将会有助于提高公益慈善事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996.
一个社会的法律只有符合这个社会的道德,才有助于法治秩序的形成和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的养成。因此,一方面我国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应该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保证所立之法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防止恶法的出现;另一方面,作为道德底线的法律应该上升为法律规范,也可以有条件地把某些不属于道德底线但是应该追求的道德予以有条件的法律化,以保证法律对良好道德风气养成的支撑。  相似文献   
997.
中欧访感     
裴毅然 《检察风云》2011,(14):32-34
暑假首赴欧洲观光,走的是德奥捷匈斯五国十日游,除去往返机程,实际游程不过八天。虽然随团旅行只有宽度没有深度,但几个中欧国家转了转,以五旬阅历,还是感触处处,引慨良深。  相似文献   
998.
一个真正优良而持久的社会形态,不但要求社会生活秩序的和谐稳定,而且要求组成个体心理与精神的平衡。法律和道德作为维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两种不同的调控手段,分别从社会秩序和人的精神心理两方面来保证社会的和谐宁静。  相似文献   
999.
燕霞 《法制与社会》2011,(13):185-18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利润不断增长,如何树立正确的企业观和道德观,这些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无疑为企业观的导向,本论文试着从这一著作中,在现今社会体制下,了解企业的道德诉求与道德准则,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国家动机也是国际关系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以边沁的巨著《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为基本文本,结合现代心理学在动机理论上的基本认识,可以发现,动机是内在需要或/和外在诱因的产物,而意图则是动机的产物,在性质上,意图存在好坏善恶之分,而动机本质上无所谓善恶;鉴于动机的性质判定在国际关系实践中的普遍性,判定动机的性质应该遵循三个原则:普遍道德原则、情势论理原则和功利主义原则(效果原则);边沁的动机理论的国际关系意义在于:注重国家动机而非仅仅注重国家的话语和行为,国家动机判定应避免以抽象的国家利益为基准,同时坚持情势论理原则和历史效果原则,注重动机的转化,使他国动机由于己不利向至少于己无害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