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6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9篇
各国政治   44篇
工人农民   90篇
世界政治   285篇
外交国际关系   75篇
法律   1643篇
中国共产党   3458篇
中国政治   4232篇
政治理论   1403篇
综合类   194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1115篇
  2013年   903篇
  2012年   1235篇
  2011年   1135篇
  2010年   853篇
  2009年   832篇
  2008年   932篇
  2007年   779篇
  2006年   891篇
  2005年   628篇
  2004年   608篇
  2003年   603篇
  2002年   667篇
  2001年   498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在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党管干部原则下的基本价值目标,这种目标在四个层面展开,即效果目标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制度目标是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环境目标是创造尊重知识,尊  相似文献   
992.
刑罚的人道性要求刑罚的制定与适用都应当与人的本性相符合。它强调,犯罪人也是人,也有其尊严和独立的人格,对犯罪人的任何非人待遇均是反人道的,但是在中国的刑罚实践中,与刑罚人道主义原则相抵触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从法学研究的角度对刑罚人道主义的基本理念进行梳理,探讨刑罚人道主义的根本内涵和实现途径,从而推进中国的刑罚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首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宪政基础加以论述,提出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宪政基础,然后对民主法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重塑起到的作用加以阐释,提出道德重塑离不开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994.
一是激发公民意识进一步觉醒,营造道德实践良好氛围。公民通过有序参与、表达权利、履行责任和监督,广泛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并倾情奉献,显现出了公民意识在中国的萌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95.
郝诚之  郝松伟 《实践》2008,(9):50-52
作为中华民族三大文化主源之一的草原文化,因思维方式、民族特征和人文追求、价值取向的特异而显示了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有别又互补的艺术活力.  相似文献   
996.
<正>"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作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推动企业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需要每一个电力员工用实际行动去诠释。近年来,分宜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认真践行"四个服务"宗旨.  相似文献   
997.
吴雅思 《理论月刊》2008,(4):157-159
和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涉及了经济问题,同时也涉及道德问题.在我国,首席执行官这种舶来品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种不完善性是我国和谐社会道德建设和经济建设全面发展的巨大阻碍.为促进我国和谐社会道德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在总结我国首席执行官责任伦理缺失的原因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和谐社会建设理论,明晰首席执行官责任伦理规范的内容和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8.
黄钊 《长江论坛》2005,(4):10-13
儒家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对于这样一个对中国乃至世界精神给予重大影响的道德遗产,我们应该重视对它的现实价值的开发.而儒家道德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使自己完成由传统现代转换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因此关于推进儒家道德向现代转换的问题是近年来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笔者将从儒家道德向现代转换的必要性、可能性与推进儒家道德向现代转换的主要方法三个方面对该问题作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999.
《边城》创造了一个传统性的道德乌托邦,旨在批判受到工业文明污染的现代社会,并宣传自己的德治理想,但其强烈的悲剧意识却又宣告了这一道德乌托邦的破灭,从而昭示了传统德治思维模式在向现代社会创造转换过程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00.
郭鹏超 《学理论》2010,(14):217-218
网络的广泛应用在给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显得尤为严重,这同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文章列举了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并在探究了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缘由的基础上,从高校学生自身和高校德育工作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解决好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