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近年来,海口市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全面部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主要做法是:围绕一个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核心主题,文明城市创建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载体。海口市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个目标,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创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全过程,使每一项工作都与核心价值观"对标",着力推动核心价值观从观念形态转化为实践形态,推动广大市民在创建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相似文献   
12.
道德需要是人接受道德教育和道德规范的心理基础,是道德发生、发展的内部驱动力。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深入学生的心灵,激发、唤醒学生的道德需要,切实加强学生道德需要的培养。笔者以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当认清必要性,明确道德需要培养的重要地位;把握二重性,突出道德需要培养的主体作用;遵循规律性,创设道德需要培养的教育情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高职生在学校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出发,提出了高职德育创新的必要性,针对当前存在的现状,找到了进行高职德育创新的途径有两条:激发高职生的道德需要和开发、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达到高职德育创新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4.
鲁丽梅 《学理论》2013,(8):13-14
优良道德规范就是符合普遍人性要求的,既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充分尊重个人利益的道德规范。优良道德规范的制定要以强调社会的"善"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健康运行为标准,要符合人的道德需要,满足人性发展的要求和保证人能自觉遵守,它的制定和发挥作用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丁榕 《江苏政协》2013,(2):56-56
<正>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网络沟通无极限及网络交往双刃剑的特点,使青少年在享受网络快乐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会陷入道德错节的误区。切实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是需要全社会关注和解决的课题。为此建议:一、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德育的重点应从传授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目标,转移到发展个体的道  相似文献   
16.
道德需要是指人基于道德良知、道德价值的吸引以及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强烈认同等而产生的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热切渴望。它是道德学习、道德修养与道德行为的动机。激发道德需要既是德育凸现生命力的手段,又是德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大学生道德需要的激发途径有:(一)改善认知法。(二)角色期待法。(三)榜样示范法。(四)爱心感召法。(五)灵魂启迪法。(六)情感感染法。(七)体验感悟法。  相似文献   
17.
人类道德需要发生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需要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高级的社会需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人类长期的文明进化过程中发生的,人类祖先的动物合群性本能为其发生提供了生理前提,原始的初民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恐惧感、归属感和敬畏感是其得以发生的心理动因,而生产劳动则是其得以发生的社会基础和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良心本性论     
良心因其源于每个人都有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因其为美德而求美德的本性,不但具有使人可能达到无私利人的道德最高境界之作用,而且具有使每个人遵守道德的巨大作用:事前,它通过每个人追求做好人的需要和目的而推动每个人遵守道德规范做好事,以便成为一个好人;事后,则通过遵守道德规范所产生的良心满足快乐而使行为者继续遵守道德规范,通过违背道德所遭受的良心谴责的痛苦而阻止行为者违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是德育实效不高,忽视学生的道德需要是其主要原因.关注学生道德需要是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要把激发学生道德需要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提升道德需要层次作为教育的主线,学生道德需要的自觉外化作为道德教育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德育时机是在外在诱因和个体的心理需要相互作用中生成的,它具有偶然性、即时性、共同性、复杂性等特征。德育时机的捕捉及利用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然而,许多教育者的德育经验不足,德育能力匮乏,不知道如何把握和利用德育时机,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应当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捕捉和利用德育时机的能力,以更好地实现学校德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