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1篇
中国共产党   56篇
中国政治   57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解决当前以灰霾为代表的扩散性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分形治霾就是在分形理论基础上,从行政、法规上分形治理以灰霾为代表的扩散性污染,从而期冀呵护生态文明的创新尝试。具体而言,在行政上可应用分形模式革新组织目标及其结构与运作,在立法上,可创设分形邻避权以改变落后的联防联控机制。  相似文献   
52.
域外刑法学者受发端于20世纪中叶的被害人学理论的影响,将犯罪是"加害—被害互动关系"产物的观念认知运用于刑法学中,深刻影响了刑法理论的发展。被害人过错行为的存在能够减轻犯罪分子的刑罚量是被害人学理论与刑法结合的第一个产物。德国司法实务中关于被害人自冒风险行为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可以阻却加害者行为不法的学理依据是洛克辛教授于1970年创立的客观归责理论下的被害人自我答责原则,而自1977年产生的被害人信条学被视为是关于被害人行为影响行为人不法的系统化理论。我国关于刑法意义上的被害人行为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理论发展尚未成熟,明确当下域外刑法意义上的被害人行为理论发展和我国就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可以明确我国在此问题上的进一步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53.
交通工具致人损伤事件层出不穷,方式多样,所侵害的客体也有所差异.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过失致人重伤罪)存在着竞合关系.文章以案例为切入点,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进一步厘清其所涉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我国因建设邻避设施引起的邻避冲突频频发生,对社会的稳定和谐产生较大影响。邻避冲突实质上是公众为了自身的健康、安全、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诉求和维权抗争行为,因此在邻避冲突的应对方面,应大力加强诉求表达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包括加强公民理性的培育、畅通公众诉求表达渠道、提高政府科学回应民意能力以及提升良性诉求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5.
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复制他人银行卡,从而利用伪造的信用卡消费或者取现的行为屡见不鲜.持卡人利益遭到严重损害,对银行用卡安全产生疑虑,银行方面也造成资金和信誉的损失,不利于银行卡业务的长远发展.由于法官对纠纷责任性质的定性和举证责任分配的不同见解导致司法实践中判决结果很不一致,本文对银行卡盗刷案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6.
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警务治理也必将整合政府各个部门的资源和社会相关力量,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打造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警务治理共同体,提升警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实现警务治理的良好局面。①近几年时有发生的"邻避"事件②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重视,本文以发生在××县6·22"邻避"事件的管控工作为例,谈谈对警务大数据在"邻避"事件管控中应用和对策的几点思考。一、××县6·22"邻避"事件概述××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该市2019年市政的一项重点项目,因相关职能部门前期工作开展得不够细致有效.  相似文献   
57.
米成 《廉政瞭望》2023,(13):82-82
2023年以来,广安市前锋区纪委监委聚焦主责主业,倾力打造“清锋护航”“清锋快办”“清锋亮剑”“清锋卫士”四大特色品牌,持续唱响擦亮“清廉前锋”金字招牌,以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清锋护航”促发展聚焦主责主业,牢牢坚守政治属性和监督专责,做好监督检查、案件查办、廉洁教育“三篇文章”,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8.
“下沉”成为新时代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试验田。但这种“下沉”与政策失效、形式主义、资本介入等相互交织,激发出由公共服务对居民日常生活渗透所形成的新“邻避冲突”。围绕N市S社区养老服务实践的三起邻避实践,可以窥见公共服务下沉过程中“邻避冲突”呈现的新逻辑。“邻避冲突”缘由从“短期建设”演变为“长期服务”,抗争主体从“社会共同体”回到原子化家庭和个体,抗争行动从“一致行动”转变为“分化零碎”。与之相对,政府的行动边界也发生了改变,公共服务外包引发了政府、社会组织与社区之间权责关系不明的“三角债”,由此衍生出成本上升与矛盾激化并行的“服务空转”。“邻避冲突”的转变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59.
邻避效应:公益性项目的补偿机制与公民参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公益性项目建设与运营中所出现的邻避效应,是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和政策成本最小化的政府在民主行政的条件下不可回避的决策困境。本文分析了邻避效应的经济性补偿和社会心理性补偿的关系,根据集体行动理论和邻避效应的特征,提出审慎运用公民参与来实现公益性项目外部效应的内部化。在中国国情条件下,公民参与的制度选择倾向采取法团主义的模式,文章结合上海市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0.
张杰 《法学家》2024,(1):88-101+193
刑法学的发展应当进一步重视行为人的人格评价,以人格评价为实践中特殊案件的从宽处罚提供理论支撑,实现案件办理法理情的统一。刑事归责是综合考虑行为人人格,以确定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过程。中国刑法学可以借鉴大陆法系刑法学理论,拓展刑事归责范畴,充实刑事归责要素,建构三重刑事归责构造体系。刑事归责要素包括刑事责任能力、违法性认识、期待可能性、人身危险性。刑事归责论的建构,可以改变中国刑法学体系“平面化”的不足,促进中国刑法学体系中行为与行为人评价的分立。以刑事归责拓深完善刑事责任论后,可以形成定罪-归责-量刑的动态过程,建构犯罪论-刑事责任论-刑罚论的理论板块,完善罪-责-刑的中国刑法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