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593篇
  免费   577篇
  国内免费   494篇
各国政治   566篇
工人农民   1140篇
世界政治   226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85篇
法律   11155篇
中国共产党   37671篇
中国政治   33271篇
政治理论   12072篇
综合类   20538篇
  2024年   257篇
  2023年   1277篇
  2022年   1167篇
  2021年   1419篇
  2020年   1496篇
  2019年   1118篇
  2018年   493篇
  2017年   1084篇
  2016年   1789篇
  2015年   3620篇
  2014年   12081篇
  2013年   9222篇
  2012年   8841篇
  2011年   8774篇
  2010年   8955篇
  2009年   9085篇
  2008年   9308篇
  2007年   6719篇
  2006年   7500篇
  2005年   6292篇
  2004年   4730篇
  2003年   3872篇
  2002年   3650篇
  2001年   3096篇
  2000年   2770篇
  1999年   500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互联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新空间,也是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斗争的新阵地、新战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构建"N位一体"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一体化云平台,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品牌化建设,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动网络"E"课堂,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网络育人的新方法,切实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福建省中小学生毒品认知现状,为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我省十个地级市中小学生,对其采用自拟问卷调查。结果:中小学生对传统毒品知晓率约80%95%、合成毒品知晓率约40%95%、合成毒品知晓率约40%80%、新精神活性物质知晓率约10%。中小学生毒品防范意识男生好于女生,高年级好于低年级,防范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列联系数=0.051,P<0.05)、年级差异(列联系数=0.150,P<0.01)。中小学生对吸毒是否会上瘾的正确认识约为80%80%、新精神活性物质知晓率约10%。中小学生毒品防范意识男生好于女生,高年级好于低年级,防范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列联系数=0.051,P<0.05)、年级差异(列联系数=0.150,P<0.01)。中小学生对吸毒是否会上瘾的正确认识约为80%90%,并且存在年级差异(列联系数=0.158,P<0.01)。双亲抚养下的中小学生对毒品认知较好;冷漠、民主教养风格下中小学生对毒品认知较好。中小学生对吸毒之于本人、家庭危害的认识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认识更加全面的特点。结论:我省中小学生毒品认知有限,并且存在地区差异;家庭结构与教养方式对中小学生毒品认知有较大影响;毒品预防教育应更新内容,加强力度,提供父母教养方式指导,并贯穿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64.
伊玛堪是赫哲族世代相传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2011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运用生命历程理论,结合观察和深度访谈法,选择省级赫哲族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尤文凤为个案,考察其学习、传承伊玛堪的具体过程,提出伊玛堪的传承与保护既需要作为个体生命的代表性传承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也需要政府、市场、专家学者、媒体等多种社会力量与其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65.
66.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大量进入中国,形成"以西人之话语,议中国之问题"的轨迹。本文拟从思想史角度,以詹姆逊、阿尔都塞、巴赫金为例,探索新的视角,将中国问题作为西方理论本身、内在的问题,来思考中国在西方理论中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学术范式与方法和批评实践这几个方面入手,讨论詹姆逊如何运用中国问题的隐喻来建构其文学阐释;阿尔都塞如何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毛主义)吸纳到他的核心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理论;巴赫金的理论如何从文化转型和文艺批评实践方面与中国形成折叠与对话。  相似文献   
67.
高校师范生的双重身份与师德教育的双重功能,是对高校师范生进行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逻辑起点。在全程全方位师德教育的过程中,应深刻把握师范生成长发展的特点、严格遵循师德教育的规律,设置"同向型"师德课程、生成"耦合型"师生共同体、搭建"协同型"育人平台,构建"互联—互动—互融"的全程全方位的师范生师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8.
导师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中具有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一体化育人的功能和特点。以导师制为抓手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体系,主要通过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三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思政专业初阶、中阶和高阶"三阶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卓越的研究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三能人才",并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当前,“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升温,孔子学院随之快速发展。法国汉语教育起步早,规模大,有特色,然而孔子学院在法国却显得滞后,存在诸多问题,两者之间形成悖论。追本探源,这是法国人的民族性格、法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孔子学院的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