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现代化进程高速推进和社会急剧转型衍生出众多阶段性、复合型治理难题,政府往往在实现公共利益与平衡多元利益诉求的双重目标下陷入两难困境。邻避冲突的发生和蔓延主要是因为邻避项目的成本——收益分布失衡,因而治理邻避冲突的关键在于建构经济——心理——文化的复合型政策工具,以均衡和完善政策利益分布,从而实现公共利益和社群利益的双赢。伴随着公民权利意识、个人意识的觉醒,缺乏民意吸纳机制的管制决策模式呈现出政策合法性下降和公民参与乏力的弊端,诱发了邻避冲突的升级。因此,实现邻避冲突的有效规避,应摒弃封闭决策模式,创新政策工具,引入民主行政理念以平衡多元利益诉求,通过拓宽公民制度化参与决策渠道,构建深度参与模式,完善参与机制,实现政府、企业和社群的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102.
邻避冲突是社会治理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不同学科视角,现有邻避冲突研究大致形成了"影响因素-互动关系-行为动机-技术工具-内在机制"的研究谱系,但邻避问题离不开公众对邻避设施的认知,现有研究却缺乏将外部客观影响因素与公众主观认知结合起来的分析。本研究以杭州九峰垃圾焚烧事件为例,通过对案例素材和访谈资料的详细分析,提出了个体风险认知评估和风险感知情绪引致邻避冲突的三个研究命题,并由此构建了整合性的邻避风险认知分析框架。将邻避冲突置于"主体-客体-场域"三要素闭环内,围绕影响因素这一内核,从风险认知视角探究风险认知评估与风险感知情绪双路径诱发邻避冲突的过程机制,为邻避冲突提供机理性解读。该分析框架在补足现有研究短板的同时为邻避冲突治理提供了几点启示:重视事前风险沟通的必要性,关注地方民众的情绪调控,及时回应地方民众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03.
邻避冲突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冲突,我国邻避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行政决策程序的欠缺、风险沟通不完善、补偿机制未建立,另外还存在邻避冲突解决机制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我国日益增加的邻避冲突,需要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强化行政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强风险沟通,建立各种形式的补偿机制,完善邻避冲突解决的立法,及时预防和解决邻避冲突。  相似文献   
104.
问责与容错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两种重要机制。问责制度的强化在肃清腐败行为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官员的避责行为,使得地方官员在治理中害怕犯错担责而选择消极退避。如此便和激励改革创新、包容改革失误的容错机制构成了内在张力,具体表现为问责压力下官员的不敢犯错以及容错机制在应用中的不健全。为此,应厘清问责与容错的涵盖范围与制度边界,进一步落实科学的容错机制,引入公众参与问责与容错机制,平衡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式邻避"往往由于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受阻、公民权利意识觉醒和大众媒体推波助澜而陷入"闹解"和"多输"的循环怪圈。基于杭州九峰垃圾焚烧项目"封闭决策—日常抵抗—邻避抗争—协商治理—原址重建"的历时性观察,建构"风险感知—利益结构分布"理论框架分析冲突演化机理,公众根据感知风险、感知挫败以及对政府、环保机构的不信赖感产生"邻避情结",而执政者"治理失灵"背后存在压力型体制、晋升锦标赛与悬浮型基层政权等深层逻辑。本文运用"解剖麻雀"方法透视邻避冲突生成逻辑后,进一步从执政理念嵌入、工作方式嵌入、公众参与嵌入和政党力量嵌入四方面探讨邻避冲突化解的"嵌入式治理"路径,以期为基层政社良性互动提供参鉴。  相似文献   
106.
《行政论坛》2018,(4):85-91
地方管理者在应对邻避冲突时通常会陷入一种"对抗式"的认识误区。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这种认识源自邻避设施空间生产中"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等三个要素的内在张力和冲突。当前,这种对抗式逻辑面临新型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巨大现实挑战。化解邻避冲突,需要转向一种"差异化"的邻避设施空间生产逻辑,体现为决策者和公众在邻避设施三个生产要素上的差异化建构,进而实现邻避设施空间生产的包容性治理,以空间正义为价值导向,保障邻避设施空间生产过程的多元参与,完善邻避设施的多元化空间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107.
由选址问题引发的邻避运动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自回归后第二个五年来,具有邻避特征的公共设施选址争议在寸土寸金的澳门日益增多。本文以澳门美沙酮服务站选址争议为个案,从风险认知和决策模式两方面分析了社区居民反对政府选址政策的原因,进而提出在社区层面引入参与式治理,期冀从源头上应对邻避抗议运动。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第一,对邻避运动的关注,能够拓展澳门既有的抗议研究;第二,对邻避运动的治理,能够为参与式治理的社区实践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式邻避困局的根源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功能错位的政企关系,二是权力扭曲的政社关系,三是责任缺失的企社关系。同时,在法律层面,中国城市社区邻避治理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缺乏精细化的法律防控体系,二是过度依赖行政治理的力量,三是采取压制型法模式来应对邻避问题。破解上述中国式邻避困局的关键是充分保障公民权利,因此,需要当前社会治理模式的法律转型:从立法至上、行政主导的社会治理转变为多元主义、司法中心的社会治理范式,通过激活权利改变治理结构,构建精细化的法律治理体系,充分回应公民的权利诉求,从而降低邻避冲突的社会-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09.
“两邻”理念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时代以来“两个结合”的创新理论成果。“两邻”理念中的社区治理方案具有深厚的理论意蕴和重要的实践价值,是加强和完善我国城乡社区治理的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10.
目前汽车电子标识在技术和设备上已趋于成熟,在交通管理方面的示范应用也已逐步实现,随着在示范项目中的不断探索积累,汽车电子标识除交通管理外的其他各项应用正逐渐显现,包括停车场快进快出,获取即时交通信息而主动避堵,特殊车辆信号优先,汽车后市场服务,后台支付结算等。结合无锡示范项目中的经验,介绍面向车主的汽车电子标识多元化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