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邻避设施的兴建、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政治开放性的增强,带来了一场以社区居民为主导力量的“不要在我家后院”的环境保护运动.实践表明,政府作为处理邻避运动的主导力量无法独立地妥善解决邻避冲突.环保民间组织以其公益性、志愿性、民间性等特点使其在处理邻避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政府的可靠搭档.  相似文献   
192.
李永康  薛博  夏鸿博 《前沿》2024,(1):104-112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方针对我国基层官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基层官员避责行为仍屡见不鲜,为我国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借助压力模型可以发现,基层官员避责行为的生成原因包括个人政治晋升形成内部压力,以及组织内部的权责失衡、府际避责催生责任压力、“乌卡时代”的风险加码和公众舆论的收紧触发外部压力,通过官员“理性经济人”的价值选择最终引发避责行为。为了防止基层官员避责行为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需要优化组织权责结构、完善内部评价体系、建立基层官员的压力疏导与缓解机制,以减少基层官员避责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3.
为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污染现象,我国大力发展核工业,建设涉核项目.由于涉核项目具有潜在的放射性与危险性,其选址与建设总会引起周边居民的不满与恐慌,从而产生邻避现象.本文从连云港市民联合抵制乏燃料后处理厂的邻避事件出发,以法律角度挖掘此类公共事件发生的原因,即,未给予“邻避居民”充分的知情权与话语权,缺乏宣传教育,未建立“邻避居民”补偿机制以及公众求偿机制不够完善.因此,本文结合现行立法以及即将出台的《核安全法》(草案),提出防控此类公共事件的法律手段,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涉核项目营运者要坚持涉核项目选址与建设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核设施周边居民经济补偿机制;利用我国现有核损害责任保险及财务保证制度,建立核风险转移机制,从而在降低涉核项目产生放射性危害可能性的同时,减弱周边民众容易产生的焦虑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94.
先秦盗罪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盗罪由于史料阙如 ,少有人探究。可见的史料中 ,盗是在多种意义上使用的 ,既指侵犯财产的行为 ,也指危害政权的政治性犯罪 ,先秦侵犯财产罪最早包括在奸罪中。盗出现后 ,开始泛指危害行为 ,并有侵犯财产的含义。同时 ,侵犯财产的罪名还有“攘”、“寇”、“纳室”、“不富于其邻”等。直至战国晚期 ,盗才确指侵犯财产的行为 ,并逐渐依据行为手段分为强取和窃盗。而《法经》中盗的使用 ,则是向传统意义上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5.
我科于1992年8~11月,对拟诊为尿路结石的50例患者进行了放射性同位素肾图检查,并与X线、B型超声波检查或手术结果比较。现将检查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50例患者中,男39人,女11人。临床均有尿路结石症状,经本院专科拟诊为尿路结石而前来检查。 二、检查方法与结果 检查仪器为滁州无线电厂生产的KD401肾图仪,示踪剂为邻~(131)碘马尿酸钠,经静脉快速注入。结果显示为梗阻性肾图的有43例,其中男25例,女8例。余者7例为正常  相似文献   
196.
在高速城市化和城市多元权益结构形成的背景下,邻避设施兴建表面上可能触发环境污染、日照通风、房产贬值、心理嫌恶等相邻关系纠纷,实质则是城市空间利益正当分配问题。通过诠释邻避纠纷的公力救济困境与司法审查局限,进而说明作为空间资源分配的城市规划决策过于依赖技术标准,导致城市空间利益分配过程中"不要建在我家门口"的邻避现象频发。无论是技术标准主导的行政决策,还是中立客观的司法裁判,均无法独立实现城市空间利益的正当分配,而是需要"技术标准——公众参与——行政裁决——司法救济"这一连串的机制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97.
198.
199.
邻避情结表现为公众既认可有利于整体利益的公共设施建立,又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矛盾心理,进而引发抵触情绪或集体行动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关研究的议题多集中在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层面,价值取向上多将邻避情结视为社会治理中的“非理性”要素,忽视其作为一种情感资源的积极面向,尤其是对于政策型邻避现象的探讨,仍然处于缺位状态。文章基于情感社会学的解释框架,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入手,以新冠疫情期间的政策邻避现象为案例,重点研究风险认知、防护、救助、治理各个阶段的政策邻避现象及情感表征,最后提出政策型邻避情结的引导策略,试图超越传统的情感—理性二元对立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0.
邻避设施兴建或运营可能产生的负外部效应常常引发周边居民的邻避行动。政府与专家倾向于强调公共利好与安全可控,以期对居民进行疏导与解释,但民众对不确定风险的发生与控制怀有一种实践或隐性知识,进而投射于态度或行为。本文聚焦风险经验对邻避认知的塑造机制,从“主体—对象—场域”维度对风险经验进行类分,揭示直接弱经验、间接弱经验与间接强经验的现实表征与归因路径。研究发现:所有经验类型都会推进风险议题的升温,并指向风险监控主体;直接弱经验作用于负面情感标记,间接强经验的独特功能是风险锚定。民众的议题关注、情绪积累、归因归责等要素的叠加,催化了认知解放与风险确定,并可能从认知转向行动。风险经验的分析视角,打破了邻避认知研究以专业知识为准则的知识权威主义,有利于重新审视依违两难和进退维谷的邻避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