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90篇
中国共产党   125篇
中国政治   230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平湖秋月     
坐在开往古田县平湖镇的客车里,久违的乡音、淳朴的装束让我心思隐动。窗外那片树、那梯田,有如被岁月遗忘般,依然闲适宁静地等候着,丝毫未变。于是我开始怀念具有畲族特色的明清时期的古厝、古街和古井。随着若隐若现的翠屏湖和公路边一块大幅的圆瑛肖像的出现,平湖,就这样重新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62.
叶莉荣 《前进论坛》2010,(12):57-58
<正>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它与晋商不同,通常意义的晋商指的是山西省籍的商人,而徽商指的是古徽州府和从徽州府所辖六县走出去的徽籍商人,除此以外的安徽商人统称皖商。徽商萌生于东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从跨学科的角度,以经济史学为基础,以欧洲商标史、法学史为参照,采取进入历史细节的方式,发现生动的商标史图景,以反驳哈佛大学安守廉教授中国古代无知识产权的结论。本文指出,商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商标史的新发现,对国际知识产权理论批判研究,有着基础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4.
白太常小传     
罗用龙 《黄埔》2009,(6):22-25
白太常字少卿、号墨青,1916年5月11日出生于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石羊镇。石羊座落在悠悠的金沙江畔。自汉代起就因开采食盐而经济繁荣,同时也给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这颗明珠带来了文化的兴盛。明清时期就设有五大书院及众多的义学塾馆,习文重教民风浓厚。白太常出生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上,自小深受孔子儒家文化的熏陶,聪颖好学,  相似文献   
65.
小乔 《两岸关系》2008,(5):68-69
那是一座古老而安静的宫殿,震慑心魄的建筑群落让我们感受着那段距离现在五百多年的跌宕起伏的中国历史。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政治统治的中枢神经,承载着国运兴衰。据统计,明清两代的五百年间,先后共有24位皇帝在此君临天下。  相似文献   
66.
陈眉江  蒋鸿兴 《创造》2007,(10):54-55
云南省推出的60个特色旅游小镇,相当一部分是壮、傣、瑶、哈尼、彝、苗、纳西等民族聚居地区,建筑以明清建筑为主体,也保留少量的元代建筑.因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又产生了多元文化,各地建筑风格有其相同点,也有区别,又形成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67.
安立志 《各界》2014,(4):74-76
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西化”的经历,一次是东汉末年的佛教东进,一次是“五四”后传来马列。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西化”,并非对方的强加与侵入,都是国人自主选择与引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8.
唐传奇小说"文备众体"的特征似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而在小说这种叙事性文字中,穿插使用诗、词、曲、赋等其他各体文字,不独唐文言小说为然,明清文人小说亦如此。如果说说唱艺术的文字遗存被取来作为案头"小说"进行阅读时,各体文字共享同一文本时常常显示出异质和杂糅,而诗、词、曲、赋等各类文字在文人小说中已各自承担起了相应的独特功能,从而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同时,小说家们之所以特别看重诗、词、曲、赋之类文字的写作,是因为此类文字最能表现其作为文人的"文学"才能,故各体文字本身皆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不宜单从小说"叙事功能"的角度加以体认。因此"文备众体"最终成为明清文人小说最主要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69.
金元时期意识形态中出现了多元思想文化并存的局面,同时文人对古代文章学的建构进入了关键时期,文人士大夫对韩愈的评价、接受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个体的儒学修养和传统伦理道德看得较轻,而对文章文法的研究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70.
自古及今,无论官方抑或坊间,只要论及讼师,几乎众口一词地斥之为无事生非、奸诈贪婪的小人。其实凡事皆有两面性,讼师确有许多不良行径,但其对社会发展进步所起的积极作用也不应被忽视。以明清讼师为研究对象,主据明清史料,就讼师是否确为唆讼、诈财之徒与诸学者商榷,考察讼师在当时社会的性质,以及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