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3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及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及针刀治疗,记录患者针刀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残损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晕针、断针、术口感染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针刀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予以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电针和温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价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ale,SHSS)及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患者的肢体感觉、水肿以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SHSS、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S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关节肿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组,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1(interleukin- 1, IL- 1)和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 IL- 6)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10只。采用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用热痛测试仪检测各组大鼠模型复制前后缩爪潜伏期;模型复制后第8天,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 1、IL- 6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缩爪潜伏期差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缩爪潜伏期差值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 1、IL- 6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IL- 1、IL- 6含量明显减少(P<0.01)。针刀组大鼠神经根的髓鞘、轴突和雪旺细胞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针刀疗法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机制与其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 1和IL- 6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舒筋汤结合推拿、针刀疗法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瘀滞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舒筋汤内服配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配合针刀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制定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1、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4.29% vs 73.53%);治疗后两组UCL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筋汤内服配合针刀、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矫筋正骨法”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和对步态的影响。方法 纳入KOA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刀组和对照组。其中针刀组32例,行“矫筋正骨法”针刀治疗;对照组33例,行常规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步态分析的方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显著降低(P<0.05),HSS评分中的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针刀组屈曲畸形评分也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针刀组和对照组步频、步速、步长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刀组治疗后VAS显著降低(P<0.05),HSS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步频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针刀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矫筋正骨法”针刀可以显著减轻KOA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可以使患者的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及步频同步得到改善,体现了KOA治疗中“筋骨并重、标本兼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五点定位法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经典定位法,治疗组采取五点定位法进行针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下针刀治疗髌腱腱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超声定位下对18例髌腱腱病患者髌腱内高密度强回声区组织进行针刀治疗,治疗后4周随访。对比治疗前后髌腱内高密度强回声区组织的弹性应变率和11点数字疼痛评分(11-point 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变化。结果 治疗后高密度强回声区组织弹性应变率和N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1)。结论 超声定位下针刀治疗可降低髌腱内瘢痕组织的硬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