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8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现实生活中习惯与制定法之间的冲突屡见不鲜,在某些领域,制定法成了一纸空文,脱离现实太远。而当事人往往采取其他社会规范来规避法律的适用,形成了实质上的法律多元化倾向,这些"其他社会规范"中最为常用的就是习惯。与此同时,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关于习惯是否成为法律的正式渊源也存在争议。本文试运用法律经济分析方法,对习惯法律化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制定法与习惯的背离造成了法制资源的浪费,即用"反证法"来说明习惯的非法律化是不"经济"的,进而得出习惯应该法律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52.
汤鸣 《求索》2010,(8):174-176
非正式约束与制定法规范贯穿于纠纷解决的全过程,这与公平、正义并无矛盾。非正式规范与制定法将长期共存,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条件,在两者间寻找平衡点。当两种规范发生直接冲突时,应以制定法为基准;发生隐性冲突时,应通过个案分析,对两种规范在具体纠纷中所保护的价值进行利益衡量。  相似文献   
53.
刑法渊源是刑法学理论研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传统刑法理论从罪刑法定的角度认为刑法的渊源应在制定法意义上使用,刑事司法解释不包括其中。这一认识与司法解释在实践中的地位不符,而且这一理论本身有诸多问题需要予以重新审视。立足于对传统理论认识误区的分析,本文提出现阶段应扩大刑法渊源的范围,把刑事司法解释纳入其中,并认为由于刑事司法解释本身的特殊性,在刑法渊源中,其是一个有别于制定法渊源的、特殊的刑法渊源。  相似文献   
54.
当代中国法律中的习惯——一个制定法的透视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在搜索与习惯相关的关键词基础上 ,仔细阅读相关制定法 ,考察习惯在当代中国制定法中的地位和特点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并试图提出解说。文章发现 ,在实现现代化的追求推动下 ,在中国立法者和法学家中一般都认为 ,习惯和惯例都更多是同落后相联系 ,是应当改造的 ,而且可以比较容易地为制定法规定所改造。  相似文献   
55.
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民族地区存在一种"法律规避"的现象。法律规避的实质是对国家正式法律的回避。这表明,作为一种正式制度规则,尽管国家制定法已经推进到民族地区,但是,作为非正式制度规则的民族习惯法在民族地区依然有着重要影响,事实上发挥着解决社会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这样一来,民族地区实际存在着一种二元的法律秩序格局:以国家制定法为代表形成的正式法律秩序和以民族习惯法为代表形成的非正式法律秩序。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这两种制度规则如果不能形成合力,民族习惯法就会对国家制定法造成冲击,这对我国法治建设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我们需要探索两种制度规则之间的合作路径,使这两种制度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法治秩序,才能推进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6.
陈兵 《当代法学》2011,(2):113-127
美国法上共谋与联合限制贸易概念作为<谢尔曼法>的核心术语,在该法出台前其基本内涵及适用对象已成型,其生成受到了英国普通法美国化和各州制定法自主创新,这两个并行过程的深刻影响,其中制定法的作用突出.制定法的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对"联合"概念的适用对象和经济行业的特殊规定上,尤其是对英国法上对早期劳工共谋与联合提高工资或工作...  相似文献   
57.
习惯/民俗习惯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但一直遭到法学界的忽视和误解,并受到制定法的轻视。本文立足于“中国问题”.论述习惯/民俗习惯在法律制度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并试图为习惯/民俗习惯正名。通过对比分析主要国家(包括我国)的习惯/民俗习惯法律渊源中的现实地位,建构性地提出我国对习惯/民俗习惯的法源地位进行重构的可能路径之一;在民法典制定的过程中,有必要认真对待民俗习惯,化解法官选择适用民俗习惯时在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所遭遇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58.
<正> 所谓男女雇用平等法案,正如本杂志第349号(1984年2月号)在本栏中所介绍的,它是保证实现男女平等的一种方法。由于在这个问题上资方与劳方存在着尖锐对立的意见,所以政府制定法案工作则比预定推迟了很久,于是社会党与公明党的提案就先于政府提案向国会提出。可是,后来当政府提案向国会提出时,却大有成立的趋势,故在此介绍一下其内容。政府提案是在5月14日第101届国会上提出来  相似文献   
59.
语言与法密切相关,只有利用语言,法律法规才能为人们所理解。立法语言是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根据一定规则表达法律法规的语言。立法者正是通过立法语言将立法意图传输给社会公众的,社会公众对立法的接受实际上是对立法语言的解读。因此,立法语言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立法意图的正确传达和社会公众对立法意图的正确理解,从而影响到法律法规的实施。  相似文献   
60.
本文对判例制度做了简要介绍,认为判例制度有弥补成文法之局限性、发挥法官之能动作用、加强社会对法监督等作用,通过对我国现实状况的分析,认为我国应当引进判例制度,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构想,为我国建立判例制度勾勒了一个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