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324篇
中国政治   446篇
政治理论   88篇
综合类   1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刘瑛 《湘潮》2018,(12):58-59
2018年4月24日,全省党史工作会议召开后的第2个工作日,省委四办公楼二楼省中共党史联络组会议室,传出一阵又一阵掌声。其实,会议室里只有8个人,但掌声持续而热烈。原来,里边正在进行一个简短而庄严的颁奖仪式,领奖的是长株潭岳片组顾问刘阳春,他被评为全省党史联络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32.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部分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部署是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在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背景下,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需要明确区分城市和城镇,从而厘清城市化的本来含义。这涉及两个概念的更新:一是城镇化不能代替城市化,二是城市化不能限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市民化。在此基础上推进城市现代化,构建起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33.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期间,指出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意义。一体化的核心是城市群形成及府际协作困境的破解。长三角城市群府际协作经历"中央主导、地方服从"到"中央放手、地方自主"再到"中央协调、地方协同"的演变历程。在检视其府际协作及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特征时发现,地方政府集体行动总体水平较低且行动能力不均衡。因此,有必要通过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强化组织执行机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夯实合作制度根基四个方面进行优化,进一步推进一体化进程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4.
汪毅 《群众》2020,(9):19-20
习近平总书记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引起了公众对“韧性城市”的关注,以“韧性城市”为着眼点静观当前我国城市群的建设以及区域一体化进程,城市群已形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空间形态,城市群之间的人员往来、经济联系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社会经济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35.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群是城镇化高级阶段的主体形态。现代城市群建设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发挥着强大的创新载体与动能支持作用。《扬子江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战略研究》一书率先建构起中国特色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的话语体系,并以江苏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生动实践,绘出了“中国情景”现代化城市群的美好未来,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注入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36.
城市群何以成为国家治理单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20,(1):120-129
城市化达到较高阶段以后城市群出现,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单元。国家治理单元是国家在空间尺度上采用的治理工具,具有功能、权力、边界三要素,且分为实体性治理单元和虚体性治理单元;具体包括政治和行政类治理单元、经济和生态保护类治理单元、功能性治理单元等。城市群是一种虚体性治理单元,具有"软"边界、无强制权力、复合功能的特点。城市群体现了一种"协同发展"的新理念,综合了大都市与区域的优点,内部合作方式灵活。城市群作为国家治理单元回应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城乡治理思路的调整,部分取代了区域治理单元;中国城市群种类多样性使其成为可用的国家治理工具。城市群作为国家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需求不断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
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城市群最大供给半径与最大需求半径对称的制造业产需平衡体,可实现远远高出于企业、行业与城市等规模经济效益层面之上的最大空间规模经济效益,它在宏观上促使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因而又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城市群;并认为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这种制造业产需平衡体,必须以最大供给半径与最大需求半径相对称的"3+5"城市群为依托,按国际大都市的"标准结构"来定制产业发展,结合城市群的建设与改革做大做强制造业并带动服务业的大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38.
“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都市的休闲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都市休闲农业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落实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探索内生型旅游经济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在简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都市休闲农业概念的基础上,从区域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模式、乡风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对长株潭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切入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
徐止平 《今日浙江》2007,(12):56-56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我省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这次会议围绕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主题,对我省今后5年的发展蓝图作了勾画,对重点工作任务作了全面部署,是一次承前启后、站在特殊历史阶段选择正确前进方向的一次重要会议.我们要认真学习传达、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浙中城市群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概念及其主客体的关系出发,对现有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进行扩展,构建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在这个基本框架下,以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分别从空间发展协调、经济运行协调、社会组织协调、公共设施协调和生态环境协调五个方面对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揭示现阶段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的特点及未来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