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美中公共管理》2005,2(4):F0004-F0004,69
2005年4月21日,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8所著名高校公共管理方面的30位专家,学者以及江苏省有关领导在南京大学进行了第二届“长江三角洲公共管理论坛”的学术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52.
一、进一步增强上海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探索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的新路子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十六大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指出,上海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同长三角地区联  相似文献   
53.
54.
徐承军说:知识产权园是舞台,也是土壤,园区希望通过细致周到的服务,使知识产权的应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快速显著作用,用他们丰收的果实,来证明这块土地的肥沃。  相似文献   
55.
各方热盼的长三角城际铁路,目前沪宁、沪杭城铁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杭甬客运专线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上海至江苏南通的铁路项目也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立项,为下一步的可行性研究评审、开工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事实上,始自2005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并随即成立了铁道部长三角城际铁路公司筹备组。和上述城铁同时规划的还包括南京-杭州、常州-苏州、苏州-嘉兴这些城际轨道交通线。  相似文献   
56.
《今日上海》2008,(10):56-57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实现这个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事关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在国内主要媒体报道了今年8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9月16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发布了国务院的这份《意见》。这份1万1千字的文件提出的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意见共有42条,目标是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和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为之要求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意见》的出台将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在高起点上争创新优势,从而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57.
《江西政报》2008,(20):11-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推进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对服务全国大局,带动周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58.
《今日上海》2008,(9):54-56
今年8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第一次对国内的区域发展提出规划性要求。  相似文献   
59.
曾泉 《今日浙江》2009,(5):24-25
源于铁路建设的"接轨"一词,早引申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义.岁末年初,浙江掀起的新一轮高铁建设高潮,既是浙江抓住时机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的有力举措,也成为全省"接轨"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最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0.
最近一段时间,长三角地区省市间、城际间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一系列“人才开发一体化”项目,以及为“打破地区行政壁垒”、“降低流动成本”所相继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对于长三角地区渴望“流动”的人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圈,地域相连、经济相融、文化相近、人缘相亲的长三角地区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火车头。在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打造一体化“人才圈”的现实促使政府部门终于走到一起,扛起“城市联盟”的大旗,共同拉开了“破冰行动”的帷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