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6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以猪细小病毒(PPV)四川分离株SC-1的VP2基因3'端为靶点,在第1215和1216位之间插入长约700 bp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片段,将重组后的PPV VP2-PCV2 ORF2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GFP.VO;经酶切和PCR鉴定后,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质粒pEGFP.VO转染COS-7细胞,应用倒置荧光显微镜、电镜、免疫荧光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表达产物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VO在COS-7细胞中得到表达,但在电镜下没有观察到病毒样颗粒.通过对PPV衣壳蛋白的三维结构分析及免疫荧光检测发现,PCV2 ORF2基因的插入位点位于PPVVP2基因的3'端,相应表达产物则位于VP2蛋白多肽的C端,且被其包裹在内,这可能影响了病毒样颗粒的形成,表明,PPV VP2基因3'端不适合外源基因插入构建重组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32.
1案例 1.1简要案情 胡某,男,10岁,某年3月20日,因自觉左额顶部包块就诊于某医学院附属医院。同年3月28日行"左顶骨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检验结果示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系统性评价稳心颗粒对冠心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PubMed自建库至2015年6月公开发表的关于稳心颗粒对冠心病QT间期离散度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evMan5.3.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共892例,其Jadad评分均为1~2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稳心颗粒可显著降低QT间期离散度(WMD=-9.77,95% CI为-11.70~-7.85, P<0.000 01) 及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WMD=-7.79,95% CI为-9.98~-5.60, P<0.000 01)。 结论 稳心颗粒可显著降低QT间期离散度及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尚需大样本、高质量、双盲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活血通脉颗粒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栓弹力图K值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例PV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羟基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脉颗粒。治疗6个月后,观察和比较两组PV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象及血栓弹力图K值。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常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栓弹力图K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升高至正常值范围,其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通脉颗粒可明显改善PV患者中医证候及外周血象,并通过诱导血小板表面受体表达,改善PV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桔梗饮片及桔梗配方颗粒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测量方法,为桔梗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柱(2.1 mm×50 mm,μm),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 0.25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9 ℃。 结果 桔梗皂苷D进样量在0.504~2.52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9%,RSD为1.64%;桔梗饮片和桔梗配方颗粒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具有差异。 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桔梗饮片和桔梗配方颗粒中桔梗皂苷D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针刀骨减压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予以骨减压联合消痹颗粒内服,对照组予以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5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采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评分、WOMAC评分和SF-MPQ各维度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针刀骨减压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改善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测定生血宝颗粒中何首乌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8∶8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 结果 何首乌苷进样量在3.580~114.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4,n=6),RSD=1.3%;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1.76%。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可有效地控制生血宝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参芪平喘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缓解期的疗效。方法 共纳入41例缓解期COPD患者,在解痉平喘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参芪平喘颗粒,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严重程度分级、ABCD分级、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 治疗9个月后,COPD患者肺功能严重程度分级和ABCD分级均无显著变化;肺功能Ⅲ级、Ⅳ级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参芪平喘颗粒能够提高缓解期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ABCD分级系统较肺功能严重程度分级更适合COPD患者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莪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莪连颗粒、胃复春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的变化,以及单个症状疗效和胃黏膜萎缩、肠腺化生、慢性炎症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脘疼痛、胃脘痞闷、疲乏方面,以及在胃黏膜肠腺化生和胃黏膜萎缩方面,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莪连颗粒能有效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萎缩、肠腺化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参地颗粒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ationic bovine serum albumin,C BSA)诱导的肾炎大鼠肾脏内质网应激及足细胞自噬标志蛋白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地颗粒组、缬沙坦组,每组10只。参地颗粒组每日给予参地颗粒水溶液4.0 g/kg灌胃,缬沙坦组每日给予缬沙坦胶囊混悬液20 mg/kg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24 hour urine protein,24hUPro)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人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human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related protein,CHOP)、Nephrin、Podocalyxin、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 Ⅱ/LC3 Ⅰ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肾小球损伤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hUPro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中GRP78、CHOP、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和LC3 Ⅱ/LC3 Ⅰ比值均显著增加,Nephrin、Podocalyx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地颗粒组和缬沙坦组大鼠24hUpro含量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中GRP78、CHOP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Nephrin和Podocalyxin表达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参地颗粒组Beclin1表达水平、LC3 Ⅱ/LC3 Ⅰ比值与模型组比较也进一步增加(P<0.05),而缬沙坦组增加不够显著(P>0.05);且参地颗粒组GRP78、CHOP、Podocalyxin、Beclin1表达水平和LC3 Ⅱ/LC3 Ⅰ比值变化均显著优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 C BSA肾炎大鼠出现内质网应激反应增强及足细胞损伤,而足细胞自噬活性也增强;参地颗粒能够通过增强自噬活性,减轻内质网应激所介导的足细胞损伤,进而降低C BSA肾炎大鼠尿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