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7篇
法律   124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7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通常以拒供、谎供、翻供等方式来对抗对其罪行的侦查、讯问,侥幸、畏罪、矛盾、抗拒等心态是支撑上述诸种对抗方式产生的内在心理基础.犯罪心理学研究表明,检察人员在初查、第一次讯问等关键阶段对犯罪嫌疑人有意设定的心理限制,将带来对此类案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是指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由于刑法典第 88条的规定未把追诉期内能破的案件与不能破的案件加以区别 ,从而把追诉期限的中断与延长不加区别 ,把追诉时效的效力局限于侦查机关未予立案的隐案 ,范围过于狭窄 ,使国家对追诉时效的立法原则落空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侵权促成性事由,是指不符合知识产权侵权构成要件但因对知识产权人商业利益造成直接损失而由法律明确规定视为侵权的事由。虽然法律规定知识产权侵权促成性事由是对知识产权一般侵权要件的补充,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但适用不当也可能成为知识霸权的借口,因此需要在相关的立法中作出明确规定。在认定是否构成知识产权侵权促成性事由时应坚持严格的法定主义。  相似文献   
14.
紧急避险是我国刑法理论上的"正当化事由",其鲜明特点是法益与法益之间的正当冲突。文章通过对紧急避险的理论现状分析,讨论紧急避险的限制条件,得出对正当防卫不能实行紧急避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议程设置是一个议题过滤和筛选的过程.议程设置动力学探讨当社会问题具备哪些条件后可以通过过滤和筛选而进入决策议程.而议程设置阻力学则探究社会问题难以进入决策议程的根源.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和理论提炼,建构"隐蔽议程"现象的分析框架和议程设置阻力学.  相似文献   
16.
医疗过失犯的限缩——以注意义务阻却事由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过失的本质在于对医疗注意义务的违反。注意义务阻却事由主要包括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鉴于医疗行为较之其他业务行为具有更高的风险性,因而更有必要在医疗过失犯的认定中适用注意义务阻却事由。在对医疗危险进行合理分配的基础上,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通过对行为人注意义务的否定,阻却了行为人的过失责任。从价值理念来说,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从适用效果来看,就是医疗过失犯的限缩。  相似文献   
17.
张爱艳 《政法论丛》2008,16(2):26-31
注意义务阻却事由主要包括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它是传统过失犯理论适应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需要的必然结果,具有缩小过失责任的功能。从国外的情况看,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经由判例逐步占据稳固地位,现被广泛适用。在我国,注意义务阻却事由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形式上的肯定。但事实上,它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发挥着作用。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应当在我国的刑法理论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8.
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我国的犯罪构成同于大陆法系国家的犯罪构成体系。在此,以我国法学界存在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大陆法系国家的"构成要件该当性性—有责性"犯罪构成理论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莫顺斌 《学理论》2010,(27):265-266
分析了中国写作教学改革的现状,认为写作教师要想消除目前学生对写作及其教学改革的抗阻,不仅要努力进行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的革新,更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观,才能激发学生对写作教学改革自觉、积极、恒久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周博文 《公安研究》2008,(12):36-39
期待可能性是作为阻却或减轻刑事责任的事由而提出的一个刑法学概念,最初起源于德意志帝国法院第四刑事部所作的癖马案判决,后被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刑法学界所接受。在理论和实践中,期待可能性逐渐显示出其符合人类理性的一面,在大陆法系中逐渐成为重要的刑事责任理论。我国刑法理论界对此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才有少数学者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介绍、评述,随后逐渐引起我国学界的重视,其在我国立法和司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