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9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36篇
工人农民   40篇
世界政治   2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7027篇
中国共产党   377篇
中国政治   1570篇
政治理论   269篇
综合类   230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1006篇
  2013年   945篇
  2012年   939篇
  2011年   951篇
  2010年   843篇
  2009年   820篇
  2008年   817篇
  2007年   639篇
  2006年   493篇
  2005年   506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386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月27日,大雪过后的安徽省阜南县,大街上仍然出现了平时难见的拥挤、忙碌景象。此时距离春节仅有两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过一个团圆的新年。  相似文献   
122.
审查起诉阶段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主要有甄别法、比较法、印证法、辨认法、试验法、反证法、排除法等。当然,对法定七种证据的审查还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23.
论我国刑事案件并案诉讼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案件并案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同一诉讼阶段一并解决同一主体的多个案件或者多个主体的一个或者多个案件。为解决目前我国并案诉讼存在的功能障碍、程序牵连、权利制约、影响刑罚适用等问题,我国应当设立并案诉讼制度。作为并案诉讼适用条件核心概念的关联性,是指数个案件犯罪主体同一或者犯罪行为具有同一性、承接性、合成性或者依附性等联系。对有碍诉讼功能发挥、有碍诉讼参与人权利保障、有碍特殊权利保护的情形,应当排除适用并案诉讼。  相似文献   
124.
125.
中国历代判词语言折射出的传统法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现代价值。中国历代判词语言传达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的伦理精神。这种法文化精神现在依然封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礼法文化(包括以礼代律、以礼补律、以礼断狱)的现代价值,恶讼文化的现代价值,重证据的现代价值和判词语言审美化的现代价值等,都具有学习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6.
中国民诉证据种类是在借鉴前苏联有关理论基础上建构的,其现有划分民诉证据种类的标准并不具有科学合理性。而只有从证据本质的认识基点出发,方可建构科学合理的民诉证据种类划分标准。鉴于证据的本质是信息,而信息又需借助于载体表现出来.为此中国民诉证据种类之划分应以证据载体为基准。  相似文献   
127.
谢宁 《中国公证》2007,(4):44-4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证据保全公证领域已经从财产实物证据保全延伸到知识产权证据保全,从物质空间延伸到网络空间。由于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背景的知识产权和网络侵权公证问题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8.
2003年11月13日子夜时分,焦作市东方红广场清脆的枪声划破了黑夜的宁静。公安机关在追查枪支来源的过程中,不料竞挖出一个“地下兵工厂”!  相似文献   
129.
严格审查,是做好民行抗诉工作的基础;找准抗点,是做好民行抗诉工作的前提;补强证据,是做好民行抗诉工作的环节;注重说理,是做好民行抗诉工作的关键;加强沟通,是做好民行抗诉工作的必要;做透案件,让民行工作取得圆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0.
陈敏 《中外法学》1992,(3):76-80
<正> 大多数国家都相当重视实施实体法的程序制度,程序往往被视为提高司法判决公平性和正确性的手段。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诉讼制度,但究其根本,无非分为两类,即对抗型程序模式和非对抗型程序模式。在对抗型程序模式中,诉讼程序的推进由进行诉讼的双方及其代理人负责,他们依据法律规定,提供证据并实质性地推进诉讼,裁决者在裁决之前,一直处于消极状态。在非对抗型程序模式中,推进诉讼和提供证据的控制权操纵在裁决者手里。对抗型程序模式和非对抗型程序模式究竟孰优孰劣?优劣何在?抑或是各有千秋?为解决这些问题,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法学家进行了实验研究。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