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1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05篇
各国政治   72篇
工人农民   133篇
世界政治   5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99篇
法律   1107篇
中国共产党   10755篇
中国政治   7562篇
政治理论   3936篇
综合类   3994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420篇
  2022年   425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450篇
  2019年   408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377篇
  2016年   516篇
  2015年   754篇
  2014年   2053篇
  2013年   2226篇
  2012年   2709篇
  2011年   3177篇
  2010年   2749篇
  2009年   2286篇
  2008年   1979篇
  2007年   1464篇
  2006年   1254篇
  2005年   814篇
  2004年   749篇
  2003年   775篇
  2002年   767篇
  2001年   691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所谓经验社会主义,是以实践经验为基本依据的社会主义。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和邓小平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质是经验社会主义,他们又是以“实践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导的。列宁和邓小平的经验社会主义模式极大地发展、丰富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2.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 ,建构具有时代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已势在必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化必须确立合法前提 ,通过正确路径。这些前提和路径包括 :返回马克思 ,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合法前提 ;立足当代实践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现实生长点 ;关注科学前沿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必要环节 ;与其他哲学流派对话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3.
<正> 按照日本学者的观点,日本法律社会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明治时代穗积陈重(1855~1926)等人的研究活动.但作为一种法学研究方法和法学专门学科,却是在本世纪20年代形成的,当时活跃在日本法学界的末弘严太郎(1888~1951)、穗积重远(1883~1951)等人,就是日本法律社会学的奠基者.但是,日本法律社会学的黄金时代,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开始的. 战后日本法律社会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4.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科学发展观明确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讲求科学发展的科学精神,应用于解决当前中国人民所关注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或发展观的一个新创造,其特点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引入认识论。因此,各项工作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所讲的“以人为本”,吸收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但既不同于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提出的“以人为本”,又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人为本”,这是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它不同于“以神为本”,或它的变种,“以大自然为本”,实质是“以自然神为本”;不同于“以官为本”,或它的变种,“以权为本”、“以管理为本”;也不等同于“以钱为本”,或它的变种,“以生产为本”,“以GDP为本”。○“科学发展”是科学观。其核心是尊重和依靠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是尊重和依靠历史唯物主义所阐述的历史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观和科学观是统一的,两者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矛盾,要点就在于统筹处理价值观和科学观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要从价值观和科学观的统一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5.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式逼人,不进则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已经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无数事实证明,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就会失去创造力,就会落在世界文明进步的后面。我们要在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必须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首先是理论上要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只有这样,才  相似文献   
106.
107.
杨海芳 《传承》2010,(3):20-21
李大钊是中国大地上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第一人,从此他便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连,结下了不解之缘。分析和探讨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不解之缘,对当代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特别是对党十七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正>几个重要主导产业培育的建议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汽车工业,是湖北省自1995年以来一直放在重要位置的产业,"九五"时期要求抓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这个主导产品,"十五"时期提到要重点发展湖北省的汽车工业,"十一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汽车工业要培养成支柱产业,并加强公路及航运建设、铁路建设。可以说这样的产  相似文献   
109.
陆志远 《理论前沿》2007,(12):11-12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深刻把握这一最新成果的丰富内涵并把它们科学贯通起来,深刻认识这一最新成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0.
邓小平培育青少年人才的思想非常丰富,自成体系,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系统研究<邓小平文选>第一至三卷和其它文献资料中邓小平关心、培养青少年一代成长、成才的有关论述,全面、客观地揭示了邓小平培育青少年人才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入研究邓小平培育青少年人才的思想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做好我国的人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