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9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9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79篇
中国共产党   1437篇
中国政治   1425篇
政治理论   946篇
综合类   69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周静 《探索》2007,26(3):168-173
正确认识生产劳动的一般性质和特定的社会形式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不仅是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学说的基础,而且也是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理论的出发点。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考察了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的两个定义和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两个概念的形成过程,探讨了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两个标准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52.
秦龙 《求实》2007,4(9):11-15
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关注的中心问题。马克思从来没有孤立地考察人的发展问题,他认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离不开共同体,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与此同时,在马克思看来,不同形式的共同体影响了其组成成员个人的不同发展状态。"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幻抽象共同体"以及"真正的共同体"分别对应着人的发展的三大阶段,即人对人的依赖、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阶段。仔细研读马克思的上述思想对于我们重新理解共同体与人的关系特别是共同体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必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3.
论形成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三个矛盾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研究形成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矛盾关系,既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架构,又有利于从世界历史的高度宏观考察东方欠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现实问题.内生发展与外生发展的矛盾、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及语言符号与概念内涵的矛盾,是形成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三个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54.
王贵明  张雯雯 《探索》2007,1(6):144-149
共产主义作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建立在"公共占有的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之上的.所有制经历了从劳动者个体私有制到资本主义私有制再到个人所有制的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是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按照人的(也就是每个个体)的意愿而建立起来的,并且把消除强制,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本质.认识到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的深刻内涵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5.
马克思以技术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当时科技的最高成果机器,其“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论包含着机器受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支配、机器是资本的形式并服务于资本、机器最终服从于资本家的利益等多层意义,他以此揭示和批判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的应用所导致的种种矛盾和灾难。马克思的思想为我们正确理解科技、有效解决科技异化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南。  相似文献   
156.
马克思的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便成为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与实质。探索和彰显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有利于突出社会发展中人的发展这个主题,加深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实质的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我国社会倡导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7.
网络时代,对党的舆论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提高网络时代党的舆论引导力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提高网络时代党的舆论引导力必须在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占领网络舆论主阵地的前提下,不断创新网络传媒的管理体制和内容,增强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8.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首倡者,他早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两篇理论文章中所阐发的许多思想,被马克思吸收,成为《资本论》Ⅰ卷写作的重要参考文献。恩格斯参与了《资本论》Ⅰ卷的创作出版和宣传,编辑、出版了《资本论》Ⅱ卷、Ⅲ卷。恩格斯驳斥了对《资本论》的种种攻击,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9.
张光成 《探索》2008,3(2):135-138
从中国革命产生的特点,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社会结构,都可以发现它与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与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主流形态的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按照哪一种主义来构造的,它不是效法既有的社会形式,而是实事求是的结果,是中国现代化内在规律的反映.而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走出来的社会样态.是与既往的一切社会形态--包括原苏东社会主义形态都不相同的社会主义新形态,从社会形态上予以定位.它即是一个既不同于马克思的经典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原苏东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总属之下的一个亚形态.  相似文献   
160.
胡伟 《世纪桥》2008,(12):65-66
早期的马克思完成思想和政治上的转变,对其创立唯物史观起到重要作用,使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史观中解放出来。在实践活动中,随着马克思对劳动异化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认识的本质以及新世界观的本质和功能等进行了科学阐发,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等重要思想,全面概述了唯物史观,1847年11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唯物史观全面问世。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马克思通过书信等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