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57篇
中国共产党   1410篇
中国政治   1384篇
政治理论   938篇
综合类   68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私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私营经济的性质认识上还未能完全统一,而要最终分析清楚我国私营经济的性质,把认识统一起来,就必须深化对社会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2.
陈勇勤 《求索》2007,(11):1-5
中国经济学形成的内在基因,必须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当中进行探讨。结束中国11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惨痛经历的,不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资本主义”,同三民主义和“中国法西斯主义”都有一定的联系。大官僚资本的产生和迅速膨胀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经济形态已经不能再用费边社的社会主义模式来比照,已经越来越多地添加进资本主义的因素。“中国的社会主叉”以马克思“共产”模式为核心,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通过重新解读马克思、孙中山的有关论说,明确“中国的社会主义”始终都要关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共性,还特别需要澄清劳资关系问题.并以“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答复“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23.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从方法论上看,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即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和主体性的辨证统一;社会发展的一维性和多元性的辨证统一;社会发展的冲突性和协调性的辨证统一;社会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统一;社会发展的外生性和内源性的辨证统一;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跨越性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24.
在人类思想史上,自由是一个倍受关注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马克思以前人的思想成果为基础,第一次把自由建立在现实的基石之上,提出了与以往思想家根本不同的自由理念,深刻揭示了自由的真义,为人类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理论遗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马克思东方社会道路理论,深刻揭示了他的“世界历史”观与国家开放论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一切取决于历史环境”的方法论价值,开掘了历史规律与主体选择间的内在关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兴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6.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高度重视人及其实践活动;高扬科学,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实际上赋予了当代人类精神世界一种内在的理性精神;以及人类生存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辩证的、理性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27.
位于德国西南边境的小城特里尔,是马克思的故乡。马克思的故居距离市中心不远,坐落在闹中取静的布吕肯街10号。它是一座朴实的带有巴洛克风格的三层小楼。1818年5月5日一名犹太裔婴儿在这里诞生,他就是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在这里,马克思度过了他青少年时代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28.
卷首语     
《今日中国论坛》2002,(4):M002-M002
  相似文献   
29.
这里的“那个”,只是一个借代,借代人们都忌讳的那个字,就是共产党员说的“见马克思”.佛教说的“涅桨”,山城百姓口头说的“洗白”、“跷脚”、“放火炮”……尽管不愿提及,但它毕竟存在,且时时发生.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30.
辩证法作为一种在矛盾中运思、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的思维方式,是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与历史客体在对象性互动活动中的必然产物,它起源于主体的生存悖论,表征着历史主体的感性生存样态。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作为辩证法的集大成者,是站在感性解放的理论高度并在批判地吸收黑格尔思辩辩证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方法论体系,这在当前主体性癫狂即理性泛滥的风险社会中,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