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57篇
中国共产党   1410篇
中国政治   1386篇
政治理论   939篇
综合类   68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4 毫秒
41.
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本源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人权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权产生的基础和根据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地阐述了人权产生的基础、根据等基本问题,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权本源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本源观克服了近代资产阶级人权本源观的重大缺陷,是科学的人权本源观。深入地研究,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本源观,不仅有助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的人权问题,而且有助于我们认清西方自由主义人权的实质谬误,有效地应对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减少它对我国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2.
徐佩华 《理论月刊》2006,3(1):21-23
随着时代的进步,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有了新的变化和新的发展。立足于现时代研究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需要突出其建设性,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推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只有具备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战胜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我们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要把研究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教条主义的理念,创新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3.
《党课》2006,(6):12-13
1.第一次提出党的纪律的科学概念 早在1859年5月18日,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就鲜明而尖锐地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这是革命导师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纪律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理论的批判入手,阐述了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是一个体现人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的理论,归根到底是一个倡导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本质上是当今世界所提倡的绿色消费的理论先导和基础。  相似文献   
45.
马克思在研究地租理论时发现,广大的农产品的消费者购买农产品不是以价值量为基础,然后认为农产品的价格是由购买者的需要和支付能力决定。他研究地租理论首先从供给的角度出发,碰到理论逻辑矛盾后转向需求的角度。从供求双方的角度研究自然水资源价值的决定,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46.
马克思在完成哲学革命的同时,也创建了"实践的人化自然观".这种崭新的自然观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依托,逐渐形成、发展并日益完善的.探寻和研究马克思的自然观,对我们解决人类今天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作了最初阐述.这一阐述内含的意蕴在于,揭示了人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本文从马克思的阐述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为前提、与对当时空想共产主义的批评相联系、以理解了“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本质“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及其所彰显的方法论特点等方面,对这一意蕴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48.
罗默把马克思的剥削概念进行了拓展,认为剥削的存在始终是以财产关系的存在作为前提的,从而提出了公有制下的剥削和社会主义的剥削概念.现实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与剥削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客观地分析与评价这一为人关注的敏感问题.马克思与罗默的两种剥削理论范式的比较研究无疑会深化对剥削问题的认识.科学地对待这一问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以及人们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49.
曾凡跃 《探索》2003,23(4):114-117
马克思科学的个体观 ,是实践的个体观 ,也是辩证的个体观。对个体的本质、个体的发展的辩证理解 ,是马克思科学个体观得以建立的重要条件 ,也是马克思的个体观得以扬弃旧哲学个体观的内在机制。个体辩证法还是马克思辩证法系统以及马克思的历史观和人学观的内在构成。  相似文献   
50.
马克思将货币从流通媒介到流通目的的历史转化看作资本生成的流通条件,并运用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进行分析,认为资本作为一种生产关系,从根本上说受生产力的决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看,资本运行的现实逻辑应当从资本的增殖秉性、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资本权力这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资本运行逻辑同时产生了资本发展的三个悖论:经济悖论、生态悖论和人的发展悖论,并进一步表现为资本自我否定的历史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鉴于资本的双重作用,要合理规范并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