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7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57篇
中国共产党   1410篇
中国政治   1381篇
政治理论   939篇
综合类   68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1.
许祥云 《长白学刊》2012,(6):149-149
正近代以来,哲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解决人在现实世界中如何有尊严地活着,即人的平等自由问题。在当时物质普遍匮乏的情况下,人们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人性的改善、德行的提升和意志的自由上。  相似文献   
92.
李冰梅  张宏 《长白学刊》2013,(6):147-148
施蒂纳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虚构的“唯一者”来张扬利己主义。马克思批判施蒂纳利己主义的现象学,目的是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世界,在此基础上阐发更为丰富的现实的个人及其社会实践内涵,从而为唯物史观的确立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3.
周琼 《人民公安》2013,(8):42-43
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辛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州巴黎隆重开幕。这次大会上,法国代表拉文提议:把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从此,“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了。  相似文献   
94.
自由、平等、民主等都是自由主义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本文集中分析了马克思对自由主义自由平等价值观的历史考察.马克思认为自由主义所主张的自由平等是交换价值基础上的自由平等,实质是物的限制下的自由平等,它是以确立市民社会成员的权利为其实现方式.马克思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历史考察对于把握和践行社会主义自由平等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
黄顺君 《求索》2013,(3):89-92
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认为,对社会的理解不能从实体的角度上理解,而是应该从实践角度上理解。马克思扬弃了实体社会观,确立了实践社会观。感性对象性关系表达了人与社会的原初关联。在马克思实践社会观视域中,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实质在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谓的社会存在就是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就是社会存在的化身和对它的反映。  相似文献   
96.
马壮 《求索》2013,(9):94-97
深入地探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场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在理论意义上。还是现实意义上,都具有重要价值。现代主义的反恩者、批判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马克思。其深刻地剖析了人在现代性中所创造出的生存结构和制度安排。并指出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逐渐陷入片面化和物化.从而造成人的片面发展。进而提出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最高鹄的——人的全面发展。在梳理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探讨在社会主义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引领人的全面发展.并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哲学意旨和当代语境下的价值诠释。  相似文献   
97.
马克思借用"社会有机体"思想认识国家、市民社会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对国家的建构基础、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以及国家的消亡等哲学范畴进行了研究,其国家观在其社会有机体思想逐步成熟中趋于完善。充分认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视域中国家概念的演进轨迹,对于进一步深刻理解唯物史观,强化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
幸福不说跑不掉,不幸福不说不得了,这是矛盾,是隐患,会影响民心,影响科学决策。最近关于什么是幸福的话题突然热了起来,特别是正当"两会"之际,名人荟萃,代表、委员,包括高官、名星都纷纷在镜头前写自己的幸福公式。但是那些还不够幸福的人却不见出面。我静听静看了几天,虽没有公式,却有一点想法。幸福的主体是公民个人,要靠自己感受,不能"被幸福",也不能"贴牌",更不要"秀幸福"。构成幸福的内容有三个方面:物质、精神、情感。情感也属精神,但又有区别,特别是对个体的人来说精神偏重于理想、信念,情感更重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及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状况,使当代核心价值观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对此有建设性的任何思考,都离不开对时代状况的深刻反思与批判。马克思宗教思想及其现代视域对当代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是:原则立场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建设方向上,要坚定共产主义社会信仰,又要合理对待宗教;建设路径上,既要扩大社会建设的成就,也要积极转变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00.
《求实》2013,(6)
马克思的"现实人"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现实人"在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历史的关系中生存和发展。这些现实的关系决定了"现实人"是多维立体的总体存在,是自然维度、自由维度、社会维度、劳动维度和历史维度的辩证统一。多维统一的人才是"现实人",多维统一确证人的现实存在;"现实人"必定是多维统一的,人通过多维统一表现自身的现实存在。说人是现实的,是说人是有条件的,是相对存在,多维统一是"现实人"的存在条件。"现实人"是多维总体,是不可分割的,任何时候都不能用对人的逻辑分析代替人的现实存在。正确解读马克思"现实人",必须划清与各种形式的抽象人性论的哲学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