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97篇
中国共产党   186篇
中国政治   227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案情]李某,男,26岁,某机关服务中心机械加工部临时工。2012年11月6日20时许,李某在某住宅楼一单元楼下将王某的摩托车(价值35000元)的车锁锯开.推至自己的机械加工部,用铁锤将该车的左侧大板、转向灯、前仪表盘等砸坏,损坏物品价值11800元,后将摩托车放置在楼群中。被查获后,赃物被起获发还事主。李某对上述事实没有提出异议,但表示其是为了报复而毁坏事主的摩托车,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的故意。本案处理过程中,对于李某的行为性质如何认定.产生了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的行为应认定故意毁坏财物罪。理由是:故意毁坏财物罪在客观方面可以表现为秘密毁坏,由于行为人为了逃避打击.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往往可能秘密进行.而且行为人还会根据作案环境或者财物的物质状态等情况,决定是就地毁坏,还是移动至其他地方进行毁坏。如果行为人秘密将公私财物移动于其他地方毁坏,仍然是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只是方法或者手段不同罢了。对此.仍应作毁坏公私财物罪处理,不能因为有秘密移动财物行为而作为盗窃罪处理。第二种意见认为,如果是暗中潜入家中或者其他场所。在现场直接毁坏财物的,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但如果将财物转移以后予以毁坏.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就有一个完整的盗窃行为.应定盗窃罪,可以将盗窃以后的毁坏财物行为视为对赃物的处置。[速解]本文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理由如下:本案涉及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分。这两个罪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客观行为不同:二是主观方面不同。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3月10日颁发的《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第5项规定:“实施盗窃犯罪,造成公私财物损毁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又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盗窃公私财物未构成盗窃罪,但因采用破坏性手段造成公私财物损毁数额较大的,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盗窃后,为掩盖盗窃罪行或报复等,故意破坏公私财物构成犯罪的.应当以盗窃罪和构成的其他罪行实行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32.
热词     
当他人或舆论以道德来要求一个人必须做某事,或不得不做某事的时候,就是实施“道德暴力”。比如逼人让座的行为,不从者遭到殴打,以及早几年备受争议的逼捐等行为,都是典型的“道德暴力”。由于道德暴力在现实社会中无处不在,且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人们很难对其分辨是非。道德暴力的倡导者不满当下风气,但往往以“真理在手”的圣人形象出现,其行径常常违背了道德设定的初衷。  相似文献   
33.
郭建标 《人民司法》2012,(10):11-13
【裁判要旨】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收受贿赂后是否用于公务接待,系受贿后对赃款的处理,不影响受贿罪的认定。■案号一审:(2010)甬奉刑初字第425号【案情】公诉机关:奉化市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徐朕良,系奉化市溪口镇人民政府农业办公室工作人员。被告人徐朕良在奉化市溪口镇人民政府农业办公室工作管理农林公路工程期间,利用职务便  相似文献   
34.
您好,这里是克拉玛依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员小李迅速拿起电话,然而里面传出的并不是报警信息,而是一阵污言秽语。5月2日至4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公安局  相似文献   
35.
《影的告别》在主体领域,排演了一次对主体的突围活动,用影的选择宣告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失败,塑造了一个彷徨于无地的他者形象,是鲁迅对主体身份和出路的一次现代意义上的思考。全篇的意义:只有从《影的告别》中的"影"的形象——告别自我的他者形象——出发,才能将《野草》各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解读,从而真正理解《野草》主体形象的后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36.
本市金融党委、金融办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开始,就清醒认识到,学习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就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经济金融的发展形势,尤其是科学认识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抓紧解决突出问题,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书记俞正声“在服务他人中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37.
《民主与法制》2011,(1):65-65
蒋某在外出打工途中,认识了费某之夫高某,此后费某多次于夜间打电话到蒋某的职工宿舍,辱骂蒋某是“狐狸精”“勾引我丈夫”等等。由于夜深人静,费某在电话中辱骂蒋某的内容被蒋某同寝室的同事听见,后来厂领导也得知此事、  相似文献   
38.
所谓救助义务,是指行为人应当对他人提供帮助、援助,以使他人能够摆脱所面临的危险、困境,避免遭受人身损害。在现代侵权法中,行为人仅仅对某些人遭受的某些损害危险承担救助义务,不对所有的人在所有情况下遭受的损害危险承担救助义务。  相似文献   
39.
武进军 《政府法制》2011,(26):46-47
我国关于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行为的立法演变及法律适用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0.
善待他人     
蒋保东 《江淮法治》2011,(21):60-60
看自己的时候要多看自己的短处.看别人的时候要多看别人的长处。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近读《沉思录》,感悟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