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韩石山 《前进》2014,(1):59-60
<正>张颔先生今年93岁了。过90岁生日,由林鹏先生在迎泽街上一家酒店设宴庆贺,我去了,送他一张裱好的条幅,上面写的是:"学津远溯周秦上,风度平居魏晋间"。降大任先生见了,说词意甚好,切合张先生的学问与性情,接下来说,是你编的吧。我忙说,我哪有这等本事,前几天看杨树达先生的《积微翁回忆录》,有人送给杨先生这么一副对联祝寿,觉得意思甚好,就偷来写下献给张先生。  相似文献   
13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处于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背景下,赋旅游以更多精神依托的隐逸旅行和宗教旅行。青城山、龙虎山、五台山、峨眉山等佛道名山和敦煌、云冈、龙门三大石窟也在这个时期形成。  相似文献   
133.
魏晋时期,士人隐逸之风盛行,朝隐更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士人的行为方式和政治取向,是士人政治品格的外在表现。魏晋时期的"朝隐"现象,是士人政治品格演化及严酷的政治现实双重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4.
曹雪芹深得魏晋名士之文化情韵.无论是魏晋的阮籍、嵇康,还是封建末世的曹雪芹,尽管表面是那样的放诞、痴狂,内心却清醒地保持着崇高的气节.魏晋风度的魅力更在于魏晋名士们满怀痴情去追求自己的人文理想,在于他们试图去毁灭腐烂的、充满奴性而陈旧的生活方式,从而荡涤出一个非奴性的充满真自由真血性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所执著的全新的生活方式便是其一生践行的诗化人生.同样,曹雪芹亦满怀痴情地执著诗化人生理想.试图以诗化人生、审美人生去矫正以政治、权力、暴力、伦理为重心的浊恶世界,以诗情的世界去反抗充满贪欲和无情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5.
去年热播的《中国好声音》据说今年下半年将要推出第二季。这档节目号称旨在寻找中国最好的声音,结果如何暂且不论,但这口号倒是响应了魏晋时期的那句"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原生态的嗓音往往超乎任何器乐之上,最能表达人的内心,那才是好声音真音乐。如此说来,魏晋名士们动不动就要来一嗓子的长啸,仿佛就是魏晋版的中国好声音。魏晋名士大多懂得长啸,就像现如今的企业家大多要有个商学院的学历一样。魏晋时期喜欢长啸的名士很多,比如阮籍  相似文献   
136.
李白是魏晋风度的推崇者.他不仅继承了魏晋风度中的生活风范和审美情趣,而且积极地对其进行理性开拓.李白在思想上、诗歌创作上对魏晋风度的继承和超越,成就了他"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不折腰"的人格节操,以及他创造盛唐诗歌高峰的奇迹.  相似文献   
137.
王鹂 《学理论》2009,(20):172-174
文章针对审美情感因素研究了魏晋文学的特点。比较说明了魏晋文学理论与儒家诗教说的不同点是对文学创作活动中审美情感因素的重视,并分析了魏晋诗歌作品中对超乎儒家政教色彩的爱情和生命意识的表现,指出魏晋文人对情感的重视使得魏晋文学更进一步表现出文学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38.
故事是本朝或先王的已行之事,属于"祖宗旧制"、"先王旧制"。礼仪法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个法律门类,由于其事关典礼风俗、礼节仪制,其制定与实施,往往奉行法先王、循祖宗的政策,要"求索故事"。因此,故事与礼仪法之间关系甚为密切,在汉魏晋时代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9.
狂人小记     
肖遥 《廉政瞭望》2015,(10):67-67
《百科全书》里提出了著名的疯癫的定义:偏离理性却又坚定地相信自己在追随理性。用这个定义去界定疯癫,魏晋狂生刘伶耍算一个:刘伶纵饮且放荡不羁,酒后在屋里赤身露体。有人讥笑他,刘伶说:“天地是我的别墅大院.屋子是我的衣服,你们跑到我衣服里来千嘛?”  相似文献   
140.
以《人物志》为代表的魏晋名家被历代史家列入名家,并非如牟宗三所谓只是出于“历史的因缘”,而应有其“本质的理由”。魏晋名家“以物观人”与先秦名家“以物观物”同属“以物观之”的知性方法,二者构成了具有家族相似性的学派联盟从而区别于中国古代的其他学派。不过,魏晋名家也继承了儒家的知人之学,这不仅表现在对“知人”之课题的承接,还表现在对由儒家的人本主义所生发的鉴识人才的精神和情怀的开拓。因此,魏晋名家是一种融汇了先秦名家和儒家的学术流派,既可以视为一种新名学,又可以看作一种新儒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